丑镇

丑镇

第二十章
书名: 丑镇 作者: 峭石 本章字数: 9460 更新时间: 2024-11-26 09:59:29

俗话说:墙内有声,墙外有耳,两家只隔了一道薄薄的墙,鄂心仁的喊叫声又赛得过驴叫,洪家就是不想听,也得灌进耳朵窟窿去。

洪正鸣的父亲洪成城和母亲文素兰,并不关心别人家的事情。即使是儿子的事情,文素兰也不关心,一是她生性贤淑,沉静,二是环境所致,从娘家一到洪家,丈夫便悄悄去了延安,特务不时来家骚挠,解放以后,先是土改,接着是丈夫还想跟她离婚,接着是丈夫被打成右派,接着又是丈夫被投进监狱,一桩苦难接着一桩苦难,使她不沉默也得沉默。洪成城呢,切身的遭遇,使他觉得很累,之所以返回农村,是他实在想过几天憩静的日子,早年的雄心,早已化成了一堆冷灰,他觉得他是生活在一个有真理无是非的世界。即真理是有的,是客观存在的,但却无法用这些真理,去解释生活里许许多多的是非,离开了职位,他想钻进学术里去,去研究故乡历史上的一些名人,并莫想有什么专著,只不过做为一种消遣,一种精神上的寄托。牛闲了舐砖,驴闲了抡鞭,人闲了吸烟。自己又不会吸烟,即使会吸,变成了烟囱仍是无聊,便自己给自己找了这么个活儿,免得把自己搅进纷纷扰扰的红尘里去。枉劳一些精神。

对于儿子洪正鸣,他们俩口子都大撒着手。本来呢,对于自己这独生子,他们都满怀着希望的。文素兰希望他能正式招工,端上公家的铁饭碗。洪成城呢,希望他能努力读书,考上大学,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学者或者科学家。但是,他们都失望了。

刚进城时,洪成城每月只有七十多元工资,要养活三口人。城市不比农村,什么都得花钱。洪正鸣的工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不忍心让父亲养活自己这个长着一双手的大小伙子,便上街摆了个小书摊,人们刚从文化大革命中桎梏中解放出来,对文化似乎有着火一般的炽烈的热望,期刊、报纸,都卖得很快,每一天的纯收入,不是十多元便是二十多元,尽管父亲洪成城认为他天资聪慧,原来的基础相当不错,考上大学甚至将来当研究生,都是没有问题的,要他好好学习功课,但他却没有这个心思了。他热中于他的这个小小的书摊。摆书摊,天天在街头接触着各式各样的人,他发现城里的人对衣裳的样式产生了空前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青年人,更尤其是年轻的姑娘和女人。那草绿色的红卫服使人厌恶,单调的黑、灰、蓝使人烦腻,颜色和式样小小的变化都会引起一阵波动,这波动的冲击力量在迅速使心灵上久筑的堤坝在崩溃。这不禁使人想起唐时李白的一句诗来————“云想衣裳花想容”。爱美是人的天性之一。人没有不以为自己是美的。丑陋的东施仿效西施捧心的模样,便是渴望美的一种证明。“人应该一切都美,从心灵直到服饰”。原来遮身蔽体有衣裳做美化人的一种手段,从很遥远很遥远的远古便已开始了的。即使那让人厌恶的红卫服,开始时也何尝不是一种美(除去它的政治属性,但正是这种政治属性又使人感到厌恶)!做服装生意也许比摆书摊更赚钱的!他想。有了这个动机,他便在摆书摊时留心起来(后来他才懂得这叫做考察论证)。当他肯定这是稳打稳的赚钱生意以后,便带上自己赚来的两千多元,奔向了上海。上海的衣裳无论从款式到颜色似乎有一种梦一般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