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杨志最新章节-免费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杨志作品-小说大全-七猫免费小说-七猫中文网
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
书名: 黄帝内经 作者: 杨志 本章字数: 3476 更新时间: 2025-08-11 15:50:14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陷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烩者死,赤如虾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支八谿之朝夕也。
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人有大谷十二分,小谿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
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人肾;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腹满●胀,支鬲肤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痛,病在鬲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別;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目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肤,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支汗出当风;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译文:
心脏在内,在外与它配合的是血脉,其精华表现于面色,受制于肾脏;肺脏在内,在外与它配合的是皮肤,其精华表现于汗毛,受制于心脏;肝脏在内,在外与它配合的是诸筋,其精华表现于爪甲,受制于肺脏;脾脏在内,在外与它配合的是肌肉,其精华表现于口唇,受制于肝脏;肾脏在内,在外与它配合的是骨骼,其精华表现于头发,受制于脾脏。因此食用过多的咸味之物,就会使血脉凝滞不畅而面色无华;食用过多的苦味之物,就会使皮肤尽失润泽而汗毛脱落;食用过多的辛辣之物,就会使筋脉牵引拘急而爪甲枯槁;食用过多的酸味之物就会使皮肉变厚皱缩而口唇翻起;食用过多的甘甜之物,就会使骨骼发生疼痛而头上谢顶。以上就是对饮食五味偏嗜过度造成的伤害。因此心脏需要苦味之物滋养,肺脏需要辛味之物滋养,肝脏需要酸味之物滋养,脾脏需要甘味之物滋养,肾脏需咸味之物滋养。这是由于苦、辛、酸、甘、咸五味分别与心、肺、肝、脾、肾五脏彼此相宜的缘故。五脏是枯竭濒死还是富有生机,通过观察反映于面部的气色就可知道。要是面部呈现出犹如枯草的青色,就表明心患了死证;要是面部呈现出犹如枳实的黄色,就表明肺患了死证;要是面部呈现出犹如煤灰的黑色,就表明肝患了死证;要是面部呈现出犹如凝血的红色,就表明脾患了死证;要是面部呈现出犹如枯骨的白色,就表明肾患了死证。这就是通过反映于面部的五色来判断五脏患了死证的情况。如果面部呈现出翠鸟之羽那样的青色,则表明心具有生机;如果面部呈现出雄鸡之冠那样的红色,则表明肺具有生机;如果面部呈现出螃蟹之腹那样的黄色,则表明肝具有生机;如果面部呈现出猪之脂肪那样的白色,则表明脾具有生机;如果面部呈现出乌鸦之羽那样的黑色,则表明肾具有生机。以上则是通过反映于面部的五色来判断五脏具有生机的情况。
凡是心脏富有生气,面色就似白绢裹着朱红之物;肺脏富有生气,面色就似白绢裹着粉红之物;肝脏富有生气,面色就似白绢裹着青红之物;脾脏富有生气,面色就似白绢裹着栝楼之实;肾脏富有生气,面色就似白绢裹着紫色之物。五脏富有生气的时候,这些面色都是表现于外的正常健康之色。五色、五味与五脏相合的情况为:白色与肺脏及辛味之物相合,赤色与心脏及苦味之物相合,青色与肝脏及酸味之物相合,黄色与脾脏及甘味之物相合,黑色与肾脏及成味之物相合。也正因为这样,白色又相合与皮肤,青色又相合与血脉,赤色又相合与诸筋,黄色又相合与肌肉,黑色又相合与骨骼。
目聚集着人体所有的经脉之气;脑汇集了所有的精髓之气;关节联系着所有的筋脉;心脏统领着所有的血脉;肺脏统领着所有的气机。这也是人的四肢与八大关节之所以能够受到犹如潮水往来一般之血气的流注循行而得以健康运动的原因啊!
人处于躺卧位时,血液就回归到肝脏之中。因为肝气外现的孔窍是目,所以肝脏得到血液的充养,眼睛才能视物;而人在活动的时候,血液就运行于经脉之中:腿脚得到了充足的血液,才能够行走,手掌得到血液的充养,才能够握持,指头得到血液的充养,才能够取物。若是刚刚睡起、走出屋外就受到风邪的侵袭,血液就会发生凝滞之变。一旦行于皮肤的血液发生了凝滞,麻木、毫无知觉的痹证就会出现;要是行于脉内的血液发生了凝滞,就会导致血流不畅;要是行于腿部的血液发生了凝滞,下肢逆冷的症状会出现。痹证和血流不畅、下肢逆冷这三种病变,都是因为血液凝滞而在循行时不能到达有关的关节、孔窍,以致风邪乘机侵入而造成的。人体大的经脉共有一十二条,小的络脉则有三百五十四条,少十二俞,它们既是卫气守护的地方,也是外邪侵入的途径。可根据具体的情况,使用针刺、砭石的方法祛除从这些地方侵入人体的病邪。
无论何时,在诊察疾病时,自始至终都要将“五决”作为纲领。要想得知疾病是从哪一脏器起始的,则首先必须弄清应时脉象的胃气。所谓“五决”,实际是指五脏的脉象。
在下之经虚损、在上之经邪盛造成头痛之类的头部病症,病在足少阴、足太阳二经。如果病情加重,就会传入肾脏;在下之经邪盛、在上之经虚损造成眩晕摇头,日暗耳聋,病在足少阳、足厥阴二经,如果病情加重,就会传入肝脏;而腹部胀满,胸胁部位似有物撑柱一样,这是由于下部气逆而向上侵犯于目的原因造成的,病在足太阴、足阳明二经;咳嗽喘促,气逆于胸,病在手阳明、手太阴二经;心烦、头痛、胸膈胀痛,病在手太阳、手少阴二经,如病情加重,就会传人心脏。
可以用手指分辨清楚脉搏的小、大、滑、涩、浮、沉等象;五脏的形志及特有的声音,都可以据意会感悟而知;五脏的病情,都可以据其一推知其余;五色的隐微征兆,都可以用眼睛一一察别。如果医生能够综合脉象与气色,诊断和治疗就可以达到万无一失的地步了。
若是患者面色发红,脉搏急促而坚挺,即可断定其有病气积于中脘,常常妨碍饮食。这种病叫做“心痹”,是在感受了外邪以后,又思虑过度,使得心气虚耗,于是邪气乘机侵入的情况下造成的;若是患者面色发白,脉搏急迫而虚浮,即可断定其上焦正气已虚而下焦邪气正盛,受过惊骇,有病气积于胸中,所以气喘而虚弱。这种病叫做“肺痹”,或叫“寒热”,是因为酒醉之后又去行房而造成的;若是患者面色发青,两手之脉都很弦长并搏指有力,即可断定其有病气积于心下,撑满胸胁。这种病叫做“肝痹”,是由于感受了寒湿之邪而得上的,与疝气的病理相同,可有腰痛、下肢逆冷、头痛等症;若是患者面色发黄,脉搏洪大而虚,即可断定其有病气积于腹中,并有厥逆之气,这种病叫做“厥疝”。女子虽然不患疝气,但会出现相同的病痛,发病机理与厥疝相同。它是由于四肢过劳以后,汗出而感受了风邪的原因造成的;若是患者面色发黑,脉搏坚劲洪大,即可断定其有病气积于小腹和前阴,这种病叫做“肾痹”,缘于用冷水沐浴之后就去睡觉造成的。
凡是按照五色来诊察疾病并断定生死的时候,患者如果面色发黄而目色发青,或面色发黄而目色发红,或面色发黄而目色发白,或面色发黄而目色发黑,就都不会不治而死;患者如果面色发青而目色发红,或面色发红而耳色发白,或面色发青而目色发黑,或面色发红而目色发青,则都是死的征兆。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