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之战河北之地尽归晋墨竹最新章节-免费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墨竹作品-小说大全-七猫免费小说-七猫中文网
幽州之战,河北之地尽归晋
书名: 不忍细看的五代十国史 作者: 墨竹 本章字数: 1947 更新时间: 2024-05-28 11:46:52
李存勖(885年~926年),沙陀族人,山西应县人,本为朱邪氏,小名亚子,后唐太祖李克用的长子,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自小长相卓尔不群,成年以后英明神武,素以勇猛善战闻名,又长于谋略,生前统一大半个中原,开启后唐中兴霸业,后因兵变被杀。
李存勖继位晋王后不久,便在太监张承业的辅佐下,很快稳定了内部局势,并接连取得了三垂冈、柏乡之战等重大战役的胜利,由此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
父亲死前曾遗他三支箭,其中一支便是指幽州的刘守光。相对朱温来说,刘守光实力较弱,而且刘守光“地方两千里、带甲三十万”,如果能把幽州拿下来,既能树威,又可扩大自己的地盘,一举两得。
刘守光做梦也想当皇帝,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八月,刘守光在幽州即位,国号大燕,年号应天。李存勖得到消息,笑称:“此等奴才也敢做皇帝!”为了给刘守光一点面子,李存勖派太原少尹李承勋前去通使幽州,行邻邦之礼,刘守光有点不乐意,非要让李承勋以臣礼相见。
李承勋当然不从。刘守光觉得他不给自己面子,非常恼火,于是将李承勋扣押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又问他:“倒底称不称臣?”李承勋笑道:“燕王如果能打败河东,那我就向大王称臣。”刘守光无言以对,河东的实力他自己是清楚的,晋梁并称大国,他那点家底,在李存勖看来根本不值一提。
同年十一月,燕军攻义武军,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向太原告急。李存勖喜出望外,他等这一天好久了。后梁乾化二年(912年)正月,李存勖遣振武节度使周德威经飞狐(今河北涞源)东进,王镕、王处直部出祁沟讨伐刘守光。
周德威,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东)人,唐末五代时期前晋名将,以骁勇著称。早年便在河东从军,辅佐李克用、李存勖两代晋王,历任骑督、铁林军使、代州刺史、振武节度使、卢龙节度使等职,后战死于胡柳陂。后唐建立后,追赠太师;后晋时期,追封燕王。
河东军在易水会合镇州军、定州军,三镇联兵直取祁沟关(今河北涿县西南),几日便攻下,然后合围涿州。刘守光的部下涿州刺史刘知温是个滑头,知道自己无力抵抗,便开门投降。
战事失利,刘守光不得不向此时的后梁皇帝朱温求救。于是,朱温亲率大军来攻镇州,以解刘守光之危。三月间,后梁军攻枣强(今河北枣强),负责攻城的是后梁大将军杨师厚。后梁军狂攻数日,付出伤亡巨大后才拿下枣强。随后,后梁军转攻赵州,在赵州驻守的河东大将李存审知道朱温年老体弱,便有意要吓唬他:捕杀数百个外出打柴的后梁军后,再将几个俘虏的手臂砍去,然后放他们回去告诉朱温说:“晋王不日即率雄师来找朱温一战”。
四月,周德威借口兵力不足,请李存勖再发援军。这次李存勖对幽州是志在必得,便派河东大将李存审率兵增援周德威,同时命代州刺史李嗣源出师攻南路。李嗣源攻下瀛州(今河北河间)等城,对刘守光实行战略合围。
周德威率部行至龙头冈(今北京房山西),遇上燕军大将单廷珪。单廷珪是刘守光最仰仗的大将,他行前曾在军中放言:“周杨五(周德威小名)小儿,何足畏!今日吾必马上擒此贼!”两军列阵开战,单廷珪单枪匹马纵入阵中,来捉周德威,结果被周德威生擒。燕军见状,吓得四散逃窜,河东军趁势追杀。
河东军在这边作战,南边也传来让河东人振奋的消息:后梁郢王朱友珪纵妻与朱温乱伦,因没有得到嗣君的位子,在洛阳发动兵变,杀死了朱温,随后朱友珪继位。后梁乾化三年(913年)正月,趁朱家内乱之时,河东军周德威部攻下顺州(今北京顺义),李存审部攻下檀州(今北京密云),形势对河东越来越有利。同年,河东军李嗣源率军攻武州(今河北宣化),逼降武州刺史高行珪。
刘守光的各路人马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此时刘守光控制的地盘只剩下了一个幽州城。四月,河东军攻到幽州城下。刘守光忙向后梁求救,但此时的“大梁皇帝”朱友珪自身难保,无暇顾及周边事态。于是,刘守光又转求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阿保机见他难成气候,也没把他当回事儿,任其自生自灭。
至此,刘守光的地盘绝大部分都被李存勖划走,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见大势已去,刘守光只好向周德威投降,但开出一个条件:“我要亲自向晋王投降,晋王不来此,守光宁死不降。”
后梁乾化三年(913年)十一月,李存勖带着几位大将来到幽州城外河东军营。李存勖单枪匹马到城下,折箭为盟,告诉刘守光:“只要出降,我必保你不死!不信请视此箭!”刘守光早有了投降的打算,但他手下的李小喜劝他应再观望一段时间,或许还有生机。听李小喜这么一说,刘守光也觉得李存勖未必能破城,便不再提出降事宜。
但让他想不到的是,当天晚上,李小喜逃到城外,投降了河东军,并告诉李存勖:“幽州城空虚,弹尽粮绝,一战必下。”于是,李存勖一声令下,河东军驾梯扑城,很快就攻入城内。刘守光带着老婆孩子出城逃命,李存勖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幽州。经过此战,河北之地大都归属于晋,为晋南下灭后梁奠定了基础。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