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纪北宋司马光最新章节-免费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北宋司马光作品-小说大全-七猫免费小说-七猫中文网

宋纪
书名: 资治通鉴精编 作者: (北宋)司马光 本章字数: 3342 更新时间: 2024-06-05 13:17:12

刘裕受禅

宋武帝刘裕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399年,刘裕参军起义,对内平定战乱,先后消灭了南方各大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了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致力于北伐,取巴蜀、伐南燕、灭后秦。420年,刘裕受晋恭帝禅,即位做皇帝,国号宋,南朝从此开始。刘裕就是南朝宋的高祖武皇帝。

桓玄失败后,晋朝已经成为刘裕的天下。晋朝末代皇帝司马德文在傅亮要他写禅位诏书时,一点也不感到意外,而是“欣然操笔”,并对左右说:“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司马德文的话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刘裕即位后,他吸取了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抑制豪强兼并,劝课农商,减免赋役,赈济穷困。他从宽执法,注重学校教育,使社会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刘裕进一步打击了腐朽黑暗的贵族势力,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刘裕清心寡欲,生活简朴,起居有常,严整有度,被誉为“南朝第一帝”。

422年,刘宋武帝刘裕去世,终年六十岁。庙号高祖,谥武帝。

【原文】

永初元年(庚申,420年)

春,正月己亥,魏主还宫。

秦王炽磐立其子暮末为太子,仍领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赦,改元建弘。

宋王欲受禅而难于发言,乃集朝臣宴饮,从容言曰:“桓玄篡位,鼎命已移。我首唱大义[1],兴复帝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业著,遂荷九锡[2]。今年将衰暮,崇极如此,物忌盛,非可久安;今欲奉还爵位,归老京师。”群臣惟盛称功德,莫谕其意。日晚,坐散。中书令傅亮还外,乃悟,而宫门已闭,亮叩扉请见,王即开门见之。亮入,但曰:“臣暂宜还者。”王解其意,无复他言,真云:“须几人自送?”亮曰:“数十人可也。”即时奉辞。亮出,已夜,见长星竟天,拊髀叹曰[3]:“我常不信天文,今姑验矣。”亮至建康,夏,四月,征王入辅。王留子义康为都督豫、司、雍、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寿阳。义康尚幼,以相国参军南阳刘湛为长史,决府、州事。湛自弱年即有宰物之情,常自比管、葛,博涉书史,不为文章,不喜谈议,王甚重之。

五月乙酉,魏更谥宣武帝曰道武帝。

【注释】

[1]首唱:同“首倡”。[2]九锡: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表示最高礼遇。锡,在古代通“赐”字。[3]拊髀:拍着大腿,像麻雀似的跳跃。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拊,拍;髀,大腿。

【译文】

永初元年(庚申,420年)

春季,正月己亥(十四日),北魏国主回宫。

西秦王乞伏炽磐封他的儿子乞伏暮末为太子,任命他仍旧兼任抚军大将军,总管全国内外的军事,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弘。

宋王刘裕想让晋恭帝司马德文把帝位以禅让的形式传给自己,但是他无法开口,于是,他召集朝臣饮酒欢宴,刘裕十分从容地说:“当年桓玄篡位时,晋国的大权落入他人之手。我首先提倡大义,复兴皇帝宗室,我南征北战,平定了天下,可以说是业绩卓著,因此皇上恩赐我九锡之尊。现在我的年纪快老了,地位又如此尊崇,天下之事最忌讳装得太满而溢出来,那样就得不到长久的安宁了;如今我想把爵位奉还皇上,回到京师养老。”群臣只是一味盛称他的功德,却不理解他真正的含义。这天天色已晚,群臣散去。中书令傅亮走出宫门,这才悟出宋王一席话的真正含义,但是宫门已经关闭了,傅亮就叩门请求拜见宋王,宋王就开门召见他。傅亮进入宫中,只是说:“我应当暂且返回京师。”宋王刘裕明白了他的用意,就不再说别的了,直接问道:“你需要多少人护送?”傅亮说:“几十个人就够了。”傅亮于是就与宋王刘裕辞别。傅亮出宫时已是半夜时分,见到彗星划过夜空,傅亮拍着腿叹道:“我过去常不相信天象,如今看来天象开始应验了。”傅亮来到京师建康,当时正是初夏四月,晋恭帝征召刘裕入京辅助。刘裕让他的儿子刘义康留守,任命他为都督豫司雍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令他镇守寿阳。刘义康还年幼,刘裕就任用相国参军南阳人刘湛为长史,令他帮助决策和处理府、州事务。刘湛从小就有做宰相的志向,他经常以管仲、诸葛亮自比,刘湛博览书史,却不喜欢做文章,也不喜欢空发议论。刘裕非常器重他。

五月乙酉(初二),北魏变更宣武帝拓跋珪的谥号为道武帝。

【原文】

魏淮南公司马国璠、池阳子司马道赐谋外叛,司马文思告之。庚戌,魏主杀国璠、道赐,赐文思爵郁林公。国璠等连引平城豪桀,坐族诛者数十人,章安侯封懿之子玄之当坐。魏主以玄之燕朝旧族,欲宥其一子。玄之曰:“弟子磨奴早孤,乞全其命。”乃杀玄之四子而宥磨奴[1]。

六月壬戌,王至建康。傅亮讽晋恭帝禅位于宋,具诏草呈帝,使书之。帝欣然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遂书赤纸为诏。

甲子,帝逊于琅邪第,百官拜辞,秘书监徐广流涕哀恸[2]。

丁卯,王为坛于南郊,即皇帝位。礼毕,自石头备法驾入建康宫。徐广又悲感流涕,侍中谢晦谓之曰:“徐公得无小过!”广曰:“君为宋朝佐命,身是晋室遗老,悲观之事,固不可同。”广,邈之弟也。

帝临太极殿,大赦,改元。其犯乡论清议,一皆荡涤,与之更始。

【注释】

[1]宥:宽容,饶恕。[2]哀恸:极为悲痛。悲哀到了极点。

【译文】

北魏淮南公司马国璠、池阳子司马道赐阴谋反叛,司马文思告发了他们。庚戌(二十七日),北魏国主拓跋嗣杀了司马国璠与司马道赐,赐封司马文思为郁林公。司马国璠等人的阴谋牵连了平城的大户豪强,全族被诛杀的就有几十个人,章安侯封懿的儿子封玄之也应当被斩首。北魏国主因为封玄之是燕朝旧族,想要宽恕他的一个儿子。封玄之说:“我弟弟的儿子封磨奴幼年丧父,乞求您保全他的性命。”北魏国主就杀掉了封玄之的四个儿子而饶恕了封磨奴。

六月壬戌(初九),宋王刘裕来到建康。傅亮暗示晋恭帝将帝位禅让给宋王刘裕,并且将草拟的退位诏书呈送给了晋恭帝,让他自己再抄写一遍。晋恭帝非常高兴地拿起了笔,并对左右侍臣说:“桓玄之乱时,晋朝已经失去了天下,是依靠刘公才又得以延续,到如今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如今禅让给刘公,是我心甘情愿的。”于是将傅亮呈上来的草稿抄写在红纸上,作为正式诏书。

甲子(十一日),晋恭帝禅让,回到琅邪旧邸,百官叩拜辞别,秘书监徐广痛哭流涕,极其哀恸。

丁卯(十四日),宋王刘裕在南郊设坛,即帝位。典礼结束后,刘裕乘车从石头进入建康宫。徐广又痛哭流涕,十分悲伤,侍中谢晦对他说:“徐公这样做未免有点过分了吧!”徐广说:“您是宋朝的佐命大臣,我是晋室遗留下来的老臣,悲欢之情,本来就是各不相同的。”徐广是徐邈的弟弟。

刘宋武帝刘裕登临太极殿,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初。刘裕宣布,犯罪的人中,凡是行为不道德,受过舆论抨击的,一律除去罪名,使他们改过自新。

【原文】

裴子野论曰:昔重华受终,四凶流放;武王克殷,顽民迁洛。天下之恶一也,乡论清议,除之,过矣!

奉晋恭帝为零陵王,优崇之礼,皆仿晋初故事,即宫于故秣陵县,使冠军将军刘遵考将兵防卫。降褚后为王妃。

追尊皇考为孝穆皇帝,皇妣赵氏为孝穆皇后[1];尊王太后萧氏为皇太后。上事萧太后素谨,及即位,春秋已高,每旦入朝太后[2],未尝失时刻。

诏晋氏封爵,当随运改,独置始兴、庐陵、始安、长沙、康乐五公,降爵为县公及县侯,以奉王导、谢安、温峤、陶侃、谢玄之祀,其宣力义熙、豫同艰难者,一仍本秩。

【注释】

[1]皇妣:对亡母的敬称。[2]每旦:每天早上。

【译文】

裴子野评论说:以前虞舜接受国家大任时,曾经流放过四凶;武王讨伐殷商时,也曾经将顽劣的遗民迁到洛阳。天下的罪恶在任何时候都是相同的,但是刘裕将触犯众怒之人的罪名一概免除,这么做确实是太过分了!

宋武帝封晋恭帝为零陵王;他对待晋室的优崇之礼,都仿照晋初优待魏室的先例,随即又在故秣陵县为晋恭帝兴建王宫,派冠军将军刘遵考率领军队防卫保护。将晋恭帝的皇后褚灵媛降为王妃。

刘裕追尊他的父亲为孝穆皇帝,母亲赵氏为孝穆皇后;尊封他的继母王太后萧氏为皇太后。刘裕侍奉萧太后一向十分恭谨,等到即帝位后,虽然年事已高,但每天早晨也一定入后宫给太后请安,从来没有错过时辰。

帝刘裕又下诏说,晋朝时封的爵位,应当随着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更改,于是他将过去封置的始兴公、庐陵公、始安公、长沙公、康乐公降爵为县公或是县侯,以便延续王导、谢安、温峤、陶侃、谢玄等人的祭祀香火,凡是当年与刘裕共同抗击过桓玄的人,仍然保持他们的爵位和俸禄不变。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