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国军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晓山最新章节-免费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晓山作品-小说大全-七猫免费小说-七猫中文网
一、爱国军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书名: 新民主主义革命简史 作者: 晓山 本章字数: 2688 更新时间: 2024-11-12 10:08:09
毛泽东曾经正确地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1】从鸦片战争爆发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战争中,中国广大爱国军民对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争。
首先是清朝爱国官兵的英勇抗击。
近代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历程,是由民族英雄林则徐揭橥而起的。他作为钦差大臣受命赴广东禁烟,迫使英国等国鸦片贩子交出两万多箱鸦片,并于1939年6月在虎门彻底销毁,表现了中国人民捍卫自身权益、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鸦片战争开始后,清朝的爱国官兵英勇奋战,宁死不屈。1841年2月,虎门之战中,年届60岁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枕戈达旦驻守虎门炮台,亲自点火炮向英舰开火,最后亲自与敌肉搏,受伤十余处,流尽最后一滴血。10月在镇海保卫战中,身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的蒙古族官员裕谦,不畏强敌,亲自登城擂鼓以激励将士斗志,城破后投泮池自尽,以身殉国。1842年5月乍浦之战中,满族旗兵固守天尊庙,打退英军多次进犯,敌人用重炮、火箭将该庙轰成一片火海,但旗兵们无一停止抵抗,弹尽后全体官兵引刃自尽。6月长江吴淞口之战中,镇守吴淞炮台、年逾七旬的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率亲兵数十人坚守阵地,亲点大炮轰击英舰,在鏖战中身中7弹而亡。7月镇江之战中,1600名满族旗兵以落后的武器抵抗6600名装备精良的英军,毫无畏惧,寸土必争,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城破之后,副都统海龄号召大家宁可战死、决不投降,旗兵们与英军展开巷战,海龄兵败后率全家举火自焚。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在得知镇江战况后,称赞驻防旗兵“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清政府从未以坚定的斗志抵御外侮,但不少爱国官兵在抗战中表现出勇猛无畏的抵抗精神。1859年6月,英法联军以庞大舰队“护送”使臣进京换约,向大沽口守军无理挑衅。直隶总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指挥守军奋起自卫还击,将包括旗舰在内的敌船击沉4艘、击伤6艘,打死、打伤592名狂傲的侵略军,伤者中包括英海军司令。联军舰队最后靠着美国军舰的协助,才得以狼狈逃离现场。史荣椿、龙汝元等32名爱国官兵也在这场血战中壮烈牺牲。
1884年中法战争中,当法军直逼中越边境的危急关头,已卸甲回籍的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挂帅出征。1885年3月25日,在镇南关大战中,他与两个儿子身先士卒,发起冲锋,大败法军,一举扭转了清军的不利地位。在马尾海战中的中国海军爱国官兵,也表现出与敌血战到底的精神:“扬武”号击中法军旗舰;“振武”号在法舰夹击下遭重创,全舰官兵力战到最后;“飞云”号直到沉没,没有停止向敌舰开炮;“福星”号抗击3艘法舰的合击,全舰官兵英勇牺牲。在法军重点进犯的台湾,清军将领刘铭传与岛上军民同心协力,“挫法凶锋”,多次打退法军攻势,并粉碎了法军对台湾的长期封锁。
1894年甲午战争中,爱国官兵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尤为惊心动魄。日军攻入辽东半岛后,徐邦道所率清军在金州、旅顺力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9月17日爆发于黄海大东沟的北洋舰队与日舰的大海战最为悲壮。中国海军官兵“拼死抵御,不稍退避”。旗舰“定远”号拦腰截断日本舰队,连创日舰多艘,日旗舰“松岛”号丧失作战能力;“致远”舰在管带邓世昌的指挥下,猛冲日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与20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经远”舰在陷入敌舰重围后,官兵们毫不畏惧,在管带林永升率领下“争先猛进”,鏖战中林永升中炮脑裂而死,“经远”号在烈焰中力竭沉没。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英国侵略军先后侵入中国沿海的许多城市,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引起了东南沿海地区广大人民的强烈义愤,他们自发地起来为反对外国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例如,在福建厦门近郊的乡民曾以抬枪等为武器与英军展开激战,歼敌多人。在浙江宁波、镇海、定海等地出现反抗侵略军的“黑水党”,多次神出鬼没地狙击英军,用小划艇袭扰和消灭敌人。在江苏太仓等地,农民埋伏击杀英军士兵,使侵略军胆战心惊,不敢上岸。靖江人民还用抬枪击中英舰火药舱,敌舰起火,狼狈逃窜。而广东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则是当时中国人民联合抗击侵略者的一面光辉旗帜。
1841年5月30日,攻占广州后的英国侵略者认定清朝官兵已经没有抵抗能力,窜到广州城北郊三元里肆行劫掠奸淫,遇到了三元里人民英勇抵抗。一个英国军官这样记述道:“30日上午,一大群一大群的敌人集合在军营的后面,以长矛、盾牌和剑为主要的武器……敌人散布在一哩以上的地面上,大约有五千人之众……两小时以内,敌人增加到七千人以上,露出许多军旗和几枝火绳枪。”【3】来自三元里附近103乡的群众越聚越多,他们打着三星旗,抱着对侵略者的仇恨,用最简陋的武器进行肉搏。英军被分割在几处,被引向水田密布的泥淖地带,农民们利用突然下起的大雨,以刀矛棍棒痛击英军。英军丧魂落魄,“乞命之声震山谷”,费尽力气才逃回四方炮台。到了第二天,奕山应英国人的要求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解围,劝说群众的领袖引导群众散开,侵略军才得以撤至珠江口外。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第一次显示了蕴含在广大人民中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最深厚的力量。
台湾人民为保卫社稷家园也进行了长期的抗日斗争。《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人民纷纷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战前移驻台湾的黑旗军,誓与台湾共存亡。台湾民众也在吴汤兴、徐骧、姜绍袓等领导下,组成一支抗日武装。1895年6月,日军占领基隆、台北之后向台南推进,但每走一步,都遭到当地爱国军民的殊死抵抗。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黑旗军与民间义军以远不及日军的武器,在新竹、大甲溪、彰化、嘉义、台南,与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激战,毙伤日军达3.2万多人,敌近卫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亲王也伤重毙命。台湾人民的抗日游击战争坚持长达7年之久,简大狮、柯铁虎和林少猛被称为当时的“抗日三猛”。在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后,台湾人民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进行着英勇的抗日武装斗争。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反侵略斗争。“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4】正因如此,中国才得以在列强铁蹄践踏于神州大地的险恶局势中,免于沦为完全殖民地。
【1】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595页。
【2】《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第52页。
【3】《英军在华作战记》,见《鸦片战争资料》第五期,第225—226页,神州国光社1954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第58页。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