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樊树最新章节-免费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樊树作品-小说大全-七猫免费小说-七猫中文网
第四章
书名: 冬日暖阳 作者: 樊树 本章字数: 6018 更新时间: 2024-08-26 11:03:48
全城的人都以为这会是场大雪,谁知,雪悄然停止在午夜。
清晨醒来的人们迫不及待地跑到窗边,拉开窗帘,期待看到满城的白色,但映入眼帘的却是如常的周遭。
不少人为此遗憾,毕竟江城不是每年都会下雪。
宋诚站在窗边,直到打了个喷嚏,才回过神来,从沙发上拿起一件宽大的羽绒服,披在身上,又取出一张纸巾,擦去鼻涕。
他彻夜未眠。
走进厨房,宋诚迅速被冰冷的空气包围,他晃了晃热水壶,空的,便烧了壶水。
如果不是那个叫杜明哲的孩子,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杀人犯。这将给父母、岳父岳母带去不可弥补的伤痛,郑新、珊珊、张琼、李龙光他们想必也会扼腕痛惜。
自己是解气了,但这些在乎自己的人该怎么办?
水壶的“吱吱”声打断了他的思绪,腾腾热气弥漫在厨房的上空。拔掉插座后,宋诚倒了半杯热水,有些烫,便把杯子放在水龙头下,冰冷的自来水瞬间将热气浇灭。
喉结滚动,他大口大口地喝着水。
他曾面对过很多犯罪,从旁人角度,很多案件的当事人之间并没有深仇大恨,悲剧本可避免,但因双方拒绝或者缺乏沟通,才酿成了惨案。事后绝大多数人是后悔的,但冲动已经无可挽回地毁掉了一切。马小文曾感叹说,犯罪者都是懦弱的人,不相信自己可以真正解决问题,只想用暴怒和不顾一切来掩饰他们的无能和懦弱。
昨夜的宋诚就是这样,恐怖得连自己都害怕。
小兰,我怎么变成了这样?
宋诚放下玻璃杯,走进卧室,从床底拿出一个旧旧的铁盒。这是妻子的遗物,里面有她的各种证件照、毕业证、英语四六级证书、荣誉证书,还有已经泛黄的求职简历……
他一张张翻阅着,希冀时光能够倒流,让他回到那些年:那时她刚刚拍好证件照,那时她从网上查到了英语四级的考试成绩,那时她在学校门口简陋的打印店里刚刚打好求职简历……
那个时候的他又在哪里呢?
宋诚比小兰大一岁,准确地说,是十一个月零十三天。
小兰曾说自己的证件照是高考前拍的,拍照那天刚好洪水退去。宋诚那时是省警察学校的大一学生,跟着师哥师姐来江城做抗洪志愿者,他们驻扎的地方距离小兰就读的正阳高中只有短短三百米。
小兰是大二那年的十二月参加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公布的时间是次年的二月份。宋诚那时已经是大三学生,春节假期参加了初中同学的聚会,看到好几个初中毕业就进入社会的同学都混得很好,他们光鲜的穿戴和大方的出手让他对未来的警察生涯有了一丝犹豫。
小兰毕业那年,宋诚已经是江城的一名人民警察。他记得在如火的六月,第一次与歹徒正面搏斗,右手臂上被刺了一刀,至今还留着伤疤。
多想那个时候就认识她,站在她身边,告诉她:“你好,小兰,我叫宋诚,是你未来的丈夫。”
…………
物是人非,是这个世界最为残忍的事。
他的眼泪滴落在铁盒子里的一张快递单上。
快递单毫无出奇之处,上面没有寄件人的确切信息,但字迹是小兰的,收件地址是西部某个山区学校,物品栏里一片空白。
这只是一张再寻常不过的快递单,为什么会被妻子放在这里?
辞职信、存折、快递单,宋诚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开始自责。为什么快一年后才发现这些?妻子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他的疏忽吗,竟没有察觉到这些?
出门时,他将快递单放在了门口的边柜上,这是妻子曾经的习惯。
甄艳是在去开会的途中接到宋诚电话的,当时她红色的高跟鞋在大理石地面上发出的敲击声充斥了整条走廊。
望着手机显示的来电号码,她迟疑了一会儿。
“宋诚。”
“是我,甄姐。”
“你还好吗?”
“我很好。”宋诚低声说,“甄姐,小兰以前说过要辞职吗?”
“辞职?没有。”其他事情还需要再想一想,但辞职这件事,她可以百分之百确定没有。
甄艳是小兰的学姐,两人相识于大学的文学社,因为深爱英国作家毛姆而一见如故。小兰毕业后到报社工作,甄艳恰好是她的直属领导,两人情同姐妹。小兰出事前一年,甄艳为了爱情放弃了江城的事业,入职了一家位于北京的国营出版社。
“我发现了一封辞职信,是她写的。”
“这不可能。”
“我知道了,甄姐。”
挂了电话,甄艳叹了口气,望向窗外。那棵三层楼高的大树上已没有了一片叶子,孤零零的枝条在寒风中轻轻摇摆。
又是冬天了。
她记得多年前的冬天,小兰曾趴在大学宿舍的窗台上感叹:“做一棵树真好啊!有一年四季的轮回,即便叶子掉光了,也不用伤感,来年春天又可以重新开始。人却没有这样的机会,每个人都只有一季,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甄艳冲动地拿起手机,按下宋诚的电话。
“甄姐,你是不是想起了什么?”宋诚的声音里带着些许期待。
“哦,不是,宋诚,我、我没事,就是想起小兰了。”甄艳慌忙挂了电话,她害怕会把那件事说出来。
宋诚还想再问些什么,耳边却传来“嘟嘟嘟”的忙音。
杜明哲试图睁开眼,却觉得天旋地转,喉咙处还有恶心感。半梦半醒之中,他好像听到了尖锐的警鸣。
再次醒来时,谢天谢地,好多了。他慢慢起身,坐在床上,拿起床头柜上的日历本,这是上家租户留下来的。四天前,他在上面打了一个勾,代表那女人四天前又出现了。和上次一样,通过模糊的背影,他只能确定是一个女人。403室望远镜也没撤掉,因为隐藏太好,杜明哲不能确定背后是否有人,因此他要时刻提防自己不被发现。这种感觉实在不好受。
他最近总会想起那个雇佣自己的人,甚至怀疑那天见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老板。这工作太奇怪了,只是说了下要监视对面的503室,却没说什么内容,也没说期限,甚至一次都没联系过他。他最开始以为是丈夫怀疑妻子出轨,委托他来盯梢。随着时间的推移,杜明哲觉得这个可能性越来越小,因为那个房间太过神秘,不,不是神秘,是诡异。而403室同样诡异,永远窗帘紧闭,只是偶尔会露出一个镜筒。
拉开床边的抽屉,里面还有一些钱,但不多了,他叹口气关上抽屉,看到墙上的挂钟显示十一点了。
门铃响了。杜明哲拖着无力的身体开了门,没想到外面竟站着三个警察。
“你是杜明哲?”说话的是个三十多岁的警察,微胖,眼眸里闪着光。
杜明哲镇定地点了点头,心里开始慌张,难道偷窥被发现了?是楼下那小子报警了吗?
“我叫郑新,对面11号楼503室有人被杀了。”郑新盯着杜明哲,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随后示意其他两个人绕过杜明哲,进房间侦查。
对面楼的女人竟然死了,连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就死了,怎么回事?杜明哲心里满是疑惑。
郑新来到窗边,凑到望远镜前,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小时候我就想有这么个大家伙。”
杜明哲没说话,他知道对方的目的。
果不其然,郑新回过头,随意问:“你去过对面楼的503室?”
“去过。”
杜明哲的坦率出乎郑新的意料。
“我去过,但不认识她,更不是凶手。”
真是一个麻烦的人,没有任何躲避,没有害怕,就这么直截了当地回答,即便从警多年的郑新也看不出什么问题。他又看了一眼窗外,回过头说:“杜先生,麻烦你跟我们走一趟。”
“为什么?”
“你是本案嫌疑人,”郑新指了指望远镜,“你在偷窥503室。”
“我只是用来看星星。”杜明哲毫不迟疑地说。
“那你说说,你观测过什么星座?”郑新深信细节能让人露出破绽。
杜明哲坦诚地回应说:“就随便看看,对星座没啥研究。”
郑新沉默片刻,他没想到眼前的少年如此老练。就在此时,只听“吱嘎”一声,又一个人进了房间,是宋诚。其中一个警察正准备上前拦住宋诚,却见队长郑新已和来人打了声招呼,看来两个人早就认识了。
原来,宋诚一听说小区发生了凶杀案,便急匆匆赶去了503室,又听说郑新来找杜明哲,便折了回来:“有线索了?”
郑新指了指杜明哲:“带回局里问下情况。”
宋诚瞥了一眼杜明哲,对郑新说:“我一起去。”
郑新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马上说:“好。”
宋诚冲杜明哲微微点头后,几个人一起下了楼。三辆警车停在9号楼与11号楼之间的空地上,那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围观群众。
宋诚上了郑新的车,两个警察带着杜明哲坐进了另一辆。驶离时,杜明哲看向人群,突然涌现出一个念头:或许那个凶手此刻就在人群之中,正看着自己。这念头让他感到绝望。
途中,郑新向宋诚说了警方目前所掌握的情况。
死者叫陈大富,男,四十五岁,江城本地人,经营一家足浴场,三个月前以个人名义租了海晨小区11号楼503室。今天物业接到居民投诉,一辆黑色大众牌小轿车违停在消防通道,根据之前登记的车牌号,确认车主为陈大富,但拨打他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上门也没人回应,却能听到持续的手机铃声从屋内传来。多次敲门无果后,物业工作人员立刻选择报警。
警方联系陈大富家人,发现他已离异十多年,独自抚养儿子陈子文,但父子间感情淡漠,儿子说已经有段时间没见过父亲了。足浴店员工也说陈大富好几天没来店里,因为之前有类似情况,并未在意。警方破门而入后,在冷柜里发现了他的尸体。由于海晨小区没有安装摄像头,调查一度陷入僵局。得知杜明哲曾询问过503室租客信息后,找到突破口的警方第一时间对杜明哲进行了调查。在其房内发现的对准503室的高倍望远镜,让郑新认定,杜明哲有重大作案嫌疑。
“最近怎么样?”等红灯时,郑新单手握着方向盘,从兜里掏出一支烟,递给副驾驶位上的宋诚。
“就那样吧。”宋诚接过烟,只是放在口袋里,“珊珊怀孕没?”
“有几个月了。”郑新说完,偷偷看了宋诚一眼,发现宋诚也正看着他。
审讯从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
无论郑新怎么问,杜明哲始终坚持之前的说法,否认自己在监视503室。眼前少年那张波澜不惊的脸,让郑新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他虽说不上是个神探,但也算见识过各路人马,可杜明哲这样的,他还是第一次碰到。半小时后,郑新出了审讯室,看到走廊里倚靠在墙壁上的宋诚,走上前冲他摇了摇头。
宋诚没有说话,透过玻璃,看到少年正平静地坐在明亮的白炽灯下。
这个结果,宋诚早就预料到了。
在郑新离开审讯室,门“哐当”被关上的那一刻,杜明哲想,这辈子要完了吗?他看似面色平静,内心的恐惧早已波涛汹涌,只是他极力控制着。
他想到了父亲,这个曾是村里唯一读完小学的人。当年父亲为了去县城读初中,敲遍了村里每户人家的大门,想要借点学费和粮食。那些原本称赞他是读书人的村民愁眉苦脸地说,他们也拿不出钱,并且劝他,山里人生在山里,一辈子都会在山里,别瞎折腾。最终,父亲没读成初中。他曾抱着年幼的杜明哲无数次站在村口,指着那条通往外面的窄小山路,说:“哲哲,你以后一定要走出去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然后回来告诉爸爸。”
这场雇佣从一开始就是个阴谋吧。那天在劳务市场接过钱的时候,便注定了现在的结局。而自己还傻乎乎地以为这是份多么难得的工作。就算现在把所有知道的事情告诉警方,他们怕是也不会相信。
杜明哲摇了摇头,觉得这辈子真的要完了。
审讯室的门又开了。他抬头看到宋诚一个人走了进来,随手反锁了门。
“我以前是个警察。”宋诚关掉了摄像机,“现在以个人身份来跟你谈谈,我还想给你介绍工作。”他拉过一把椅子,坐在杜明哲的对面,“下雪那个晚上,我们说好的。”
见少年慢慢抬起头,宋诚继续说:“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的事情都说出来。你才十八岁,人生刚刚开始。”
人生刚刚开始!杜明哲嘴角一动,身体向前倾,盯着宋诚说:“我可以信任你吗?”
“就像那天晚上一样。”宋诚确信眼前的少年能明白他的意思。
“你会相信我吗?”
“相信!”
杜明哲重新靠回椅背,说:“我没杀那个女人。”
“什么女人?”宋诚愣了一下,才明白过来,“你以为死的是一个女人?”
“不是吗?”
宋诚摇了摇头,拿出陈大富的照片:“死者叫陈大富,有听过这个名字,或者见过这个人吗?”
杜明哲看了一眼照片,摇摇头,沉默片刻后说:“宋主任,我会把知道的都说出来。”
几分钟后,审讯重新开始。宋诚站在外面,留意察看里面的动静。
“我是受人雇佣来监视503室的。”面对郑新,杜明哲坦白说。
旁边正在记录的警察听到这句话,诧异地抬头看了看他。
“那天我在劳务市场等活,有一个男人看了我的身份证,问了几个问题后,给了我一些钱和一部手机,让我去海晨小区租一间可以监视11号楼503室的房子,但没有说想监视谁。”
“那人长什么样子?”
“二十多岁,戴了鸭舌帽和墨镜,应该是故意的。”
“身高?”
“比我低几厘米,大概一米七五左右。”
郑新又问道:“你为什么认为死者是一个女人?”
“503室是个空房子,连窗帘都没拉开过,但我见过三次背影。”
“什么样的背影?”
“一个长头发的女人。”
“三次是同一个人?”
“同一个。”
“确定?”
“确定。”
“你还记得她是哪一天出现的吗?”
“我在日历本上做了记号,最近一次是四天前。”说完,杜明哲看向郑新,见他也正盯着自己。
此时,一个女法医快步走到审讯室门口,见宋诚站在窗边,愣了下,朝他点了点头后敲门示意。
郑新打开门,接过一张验尸单,听她说道:“郑队,凶手把死者放在冷柜里,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延缓尸体被发现的时间,另一个是想扰乱我们对案发时间的判断,我相信案发已经超过九十六个小时,也就是四天前。”
听了女法医的话,郑新立刻回到审讯室,他没有坐下,而是直接问道:“四天前,你在干什么?”
杜明哲想了想:“那几天都在家里,没出过门。”
“谁能证明?”
“没有。”
“你想想,这期间有没有人来找过你,比如外卖员、快递员之类的。”郑新说得很认真。
杜明哲没有任何的迟疑,只是摇了摇头。
“看样子,你要留在警局了。”郑新刚说完,就听杜明哲开口说道:“还有个奇怪的事情。”
郑新冲他点点头,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503室下面的403室也没人居住,但窗口也有一个高倍望远镜,可能在监视9号楼。”
“什么?”郑新惊呼道,他迅速掏出手机,给还在海晨小区侦察的同事打去电话,“你们快下到11号楼403室看看,马上!”
安排好一切,郑新来到宋诚身边,说:“杜明哲还没有排除嫌疑,具体要等鉴证科提取完503室的指纹信息后再做判断。他说楼下的403室没人居住,但也有一个高倍望远镜。”
宋诚皱起了眉头:“会有关联吗?”
“不好说。”郑新摇摇头,“但我直觉这小子不是凶手。”说完,他又看了一眼坐在里面的杜明哲。
宋诚认可他的判断:“凶手杀人后,不会一直蹲守在同一个地方。”
“宋队。”一个熟悉的声音回响在走廊中。
宋诚抬起头,看到郑新的妻子李珊珊正站在几米远处朝他微笑。她挺着微微隆起的肚子,像没事人一般,快步走到宋诚身边。和郑新结婚后,按照规定,夫妻二人应该有一人调离现在的岗位,但由于案件过多,一线刑警忙不过来,两人目前还在一起工作。
“你不是去培训了吗?”
“郑新说你回来了,我就请了假。”
看着李珊珊脸上的笑容,宋诚一瞬间仿佛回到了她刚来警队报到的那年。那时他正要出警去抓抢劫犯,突然被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姑娘拦住了,说警校刚毕业,来找他报到。宋诚没空搭理她,谁知她竟抢先上了车,非要一起出警。
三个人在这熟悉的地方沉默着,想说些什么,却不知如何开口。或许人就是这样,不在身边的时候会经常彼此想念,真正相见时又不知从何谈起。
终于,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打破了沉默,一个稚嫩面孔的男孩跑过来,冲郑新喊:“郑队,有人来自首了!”
“自首?”郑新面露疑惑,“海晨小区503室的凶杀案?”
“是的,”男孩又慌忙否认,“不、不,不是。”
“小陈,不要急,慢慢说。”李珊珊安抚道。
“不是自首,是有证人了,他说有杜明哲的物证。”
宋诚想起杜明哲那天来办理居住证时的情景。他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这么敏感的时候,会是谁呢?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