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种方法感恩从说谢谢开始碧泠最新章节-免费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碧泠作品-小说大全-七猫免费小说-七猫中文网
◎第16种方法:感恩从说“谢谢”开始
书名: 教孩子学会感恩的36种方法 作者: 碧泠 本章字数: 3305 更新时间: 2024-04-26 09:39:17
一个不知感激的孩子比毒蛇的牙还要尖利。
——[英]莎士比亚
莫忘致谢
依琳娜、莎拉和德鲁还小的时候,每当他们要向人家致谢时,就口述感谢词句,由他们的母亲贝德福德代写“。但是到孩子长大一些,有能力自己写谢柬了,却必须三催四请才肯动笔。
贝德福德会问:“你写了信给爷爷,谢谢他送你那本书没有?”或问:“陶乐思阿姨送了你那件毛线衫,你可向她道谢?”他们的回应总是含糊其辞,或耸耸肩膀。
有一年,贝德福德在圣诞节过后催促了几天,儿女们竟一直毫无反应,她大为气恼,便宣布:“谢柬写妥投寄之前,谁也不准玩新玩具或穿新衣。”
但他们依旧拖延,还出言抱怨。
贝德福德忽然灵机一动,说:“大家上车。”
“要去哪里?”莎拉问,觉得好奇怪。
“去买圣诞礼物。”
“圣诞节已经过去了。”她反驳。
“不要罗嗦。”贝德福德斩钉截铁地说。
待孩子都上了车,贝德福德说:“我要让你们知道,人家为了送你们礼物,要花多少时间。”
贝德福德对德鲁说:“麻烦你记下我们离家的时间。”
来到镇里,德鲁记下抵达的时间。
3个孩子随贝德福德走进一家商店,帮她选购送给她的姊妹们的礼物。然后贝德福德他们一起回家。
3个孩子一下车便向雪橇走过去。贝德福德说:“不许玩,还要包礼物。”孩子们垂头丧气回到屋里。
“德鲁,记下到家的时间没有?”德鲁点点头。
“好,请你记录包礼物的时间。” 孩子包礼物时,贝德福德替他们冲泡可可,终于,最后一个蝶形结也系好了。
“一共花了多少时间?”贝德福德问德鲁。
他说:“到镇上去,用了28分钟,买礼物花了15分钟,回家用了38分钟。”
“包这几个盒子用了多少时间?”依琳娜问。
“你们俩都是两分钟包一个。”德鲁说。
“把礼物拿去邮寄,要花多少时间?”贝德福德又问。
德鲁计算了一下,答道:“一来一去56分钟,加上在邮局排队的时间,要71分钟。”
“那么,送别人一件礼物总共花多少时间?”
德鲁又计算了一阵:“2小时34分钟。 ”
贝德福德在每个孩子的可可杯旁放一页信纸、一个信封和一枝笔:“现在请写谢柬。写明礼物是什么,说已经拿来用了,用得很开心。”
他们沉默构思,接着响起了笔尖划在纸面上的声音。
“花了我们3分钟。”德鲁一面说一面把信封封好。
“人家选购一件情意浓厚的礼物,然后邮寄给你,所花时间也许超过两个半小时,我要你们花3分钟时间道谢,这难道是过分要求吗?”贝德福德问。
3人低头望着桌面,摇摇头。
“你们最好现在就养成这习惯。早晚你们要为很多事情写谢柬的。”
在国外,很多小孩从小就被教导“接受”的礼节,不管喜不喜欢别人的礼物,都必须得甜蜜蜜地道谢,因为要谢的是礼物背后的心意,不是礼物本身,更不是礼物的价值。他们不管多小的礼物都要写谢卡,不管多小的服务都要道谢,这种已经养成的习惯,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向服务自己的人说谢谢。这种口头的赞美冲淡了生活的压力,美化了人生。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人借鉴的一种很好的感恩教育。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上述故事中的孩子可能是因为偷懒而不想写谢柬的,母亲督促他们写的目的是想教会他们懂得感恩。感恩是我们对待周遭事物应该保持的一种心态。但很多人大都习惯于索取,所以无法体会付出、给予的分量,心中还总是盘算没有得到的东西,却从没想过自己已经获得了多少,因而也就不懂得感恩,这样的人往往是自私自利的。
总之,每个人都应该养成去感谢别人的习惯,即使别人对你的帮助只是举手之劳。因为去帮助别人和感谢别人对你的帮助,都是基于我们善良的本性,和我们心中爱的情感,这是一种人与人相处的和谐,是一种幸福,也是你感恩之心的自然流露。
建议一: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经常真诚地对亲人、对朋友、对邻居说“谢谢”,同时,也不要忘了在适当的时机对孩子也说上一声“谢谢”。
作为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辛勤抚养能得到孩子的认可,每次付出努力后总是企望孩子的一声谢谢。而孩子的心理在这方面与成人是一致的,同样也有类似的要求及满足。你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略了对他的尊重,更不能因为孩子是自己的亲骨肉就省去了应有的感谢和必要的礼貌。因为孩子就是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长大成人的。试想,如果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感觉不到父母对他的感谢,看不到父母对别人的感谢,那他又怎么知道感谢别人,感谢父母呢?让孩子学会感恩,又从何谈起呢?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谢谢”虽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至少表明了你对别人的关爱心存感激。王先生的女儿三岁多的时候,有一次,他带女儿坐三轮车,等王先生付完钱下车后,女儿给王先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爸爸,你给他钱,为什么还说‘谢谢’呢?”我告诉他,“叔叔把我们送回家,跑这么远的路,他很辛苦,我们不仅要给他钱,而且还要表达我们对他的感谢。人都是平等的,对人多一分感激、多一分尊重,没什么不好的。”从此,王先生的女儿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次从三轮车或出租车上下来,或别人帮她做事情她都说一声:“谢谢!”
建议二:从小就培养孩子感谢他人的意识人的意识是需要灌输的。身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要求他们无论任何人为他做了事情以后,都要说声谢谢,家里人也不例外。无论父母为孩子端来一杯牛奶,还是出门前为孩子穿上外套,孩子在接受你的帮助后,都要说声谢谢,这不仅是礼貌,而且是真诚地表达谢意。
此外,父母还要常提醒他们,在学期结束时给任课老师送一张卡片,以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也可以给开校车的司机叔叔、给送午餐的阿姨送上一张。当孩子们在过节、过生日收到大人们送的礼物时,在开心之余,也别忘了给送礼的叔叔阿姨送张谢卡,对他们为你精心挑选礼品的情意表示感谢,这也会带给送礼的人一份欢喜。随时给关怀过你帮助过你的人送一张谢卡,相信会带给别人愉悦开心的一天,这样做可以教导孩子把谢意挂在心中。
建议三:将感谢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也许有人会说,哪有那么多要谢谢的?其实,感受生活,记录幸福的一点一滴,也是一种感谢,也是一种感恩。
有一个小女孩,妈妈叫她每天晚上临睡前都要回忆自己一天来所经历的人和事,并要在心中‘感激’三个人,三件事。一天晚上,小女孩练完琴很久也没有上床睡觉,呆呆地在那里不知道想些什么。妈妈走过去问她怎么了,女儿为难地告诉妈妈,今天,她谢过了为自己剪指甲的奶奶,为她上课的老师,为她家做卫生的钟点工和老天没有下雨……可是,还少一件事需要感谢,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感谢什么了。妈妈笑着对女儿说:“傻孩子,只要让你快乐的事,都应该去感激它呀!”女儿看着妈妈,想了一会儿,脸上出现了开心的笑容。她对妈妈说:“我找到了,妈妈阳台上种的茉莉花开了,这事令我最开心,我要感激茉莉花,更感激妈妈。”这位母亲用让女儿在临睡前感激三件事、三个人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懂得常常感恩的人才会幸福、才会快乐、心灵才会圆满,可见用心良苦。
建议四:让孩子想象别人的感觉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对他的付出是相当大的,但有的孩子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连说一声“谢谢”也不肯。试想一下,如果连一句“谢谢”都舍不得说,那怎么能想得到报答呢?
在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识别别人的感觉,就是要求他想象别人对某个特定情况的感情。例如孩子为给自己寄来生日礼品的姑妈寄出一张感谢卡,父母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意识到姑妈收到卡片时的感觉。“现在假设你是姑妈,你打开信箱看见这张卡片,你读到上面写的话会有什么感觉呢?”
某家长说,一次,朋友给他的儿子买了一顶帽子。儿子一试,感觉帽子太小,一脸的不高兴,没有半点主动表示感谢的意思,弄得朋友一脸尴尬。等朋友走后,他问儿子:“如果你买了一个礼物送给别人,结果人家看到你送的东西一脸的不高兴,你心里会怎样想?如果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并大大方方地谢谢你,你是不是会很高兴呀?”儿子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当天就打电话给送礼物的阿姨表示感谢,并为自己的失礼道歉。
总之,生命需要“谢谢”,生命离不开感恩,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了向他人说声“谢谢!”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