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种方法教孩子体味他人的爱碧泠最新章节-免费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碧泠作品-小说大全-七猫免费小说-七猫中文网
◎第13种方法:教孩子体味他人的爱
书名: 教孩子学会感恩的36种方法 作者: 碧泠 本章字数: 3629 更新时间: 2024-04-26 09:39:17
被爱心箭射过的人,才能领会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父亲对我所采用的方式,正是用爱的箭射入我的心坎,使我体会到“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我下决心一定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光明磊落地活下去。
——[印]甘地
有一种怀疑叫爱
“你们总不相信我,我长大了,可以照顾自己了。”我埋怨着。
父亲在一旁默默无语。我不懂父母怎么这样不信任我,我早已不是在天天吃泡面了,可他们总是用怀疑的口吻问:“真的去食堂吃饭了吗?”我很不耐烦的点头。
这个问题,父母问过我N遍了,可他们仍按惯例——我住校一回到家,他们就要先问我一遍,絮叨着吃泡面没有营养,不正常进食的话就会搞坏胃,可能会得胃病,这可难治呀。父亲总是拖长声音,能将我的灵魂拉出来晾晒一遍,仿佛我就是个爱撒谎的孩子。
下午我去姥爷家。姥爷人很好,好得让我生气,他总是把我孝敬他的东西分给别人。
“姥爷,您又把我上次孝敬您的梨给分了?”我一见面就拉着姥爷手问。
“没,自己吃了。”
“骗人!”
“我真的是自己吃了!”姥爷挺委屈地说。
进屋,我先检查冰箱,仅剩两只梨子了,这么快就吃了?我眼光乱晃,终于找出姥爷两个10岁小朋友的溜溜球,弹弓,便说:“看,你分给他们吃了吧。”
“没,前几天咳嗽,都煮了吃了,很甜。”姥爷说。
“真的?”我仍旧不放心地问。
“真的,你个小丫头好烦呀!”
“不骗人!”
“骗人是小狗!”姥爷吹胡子瞪眼。
晚上,回到家。我仍想着姥爷,原来父母不信任我正如我不信任姥爷一样,那种不信任来自不放心,来自内心最深处的爱。这一种怀疑就是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是在爱中成长,在爱中学会爱的。试想,如果父母们对孩子只是一味地奉献、一味地关爱,而不让孩子了解父母所做的一切,不了解父母内心的真实感受,那么孩子就很难懂得感恩,很难会有对父母的爱。父母要培养孩子有一双能够发现爱的眼睛,培养孩子有一颗感受生活的灵敏的心。比如对待吃鱼,父母应在孩子小时候就真诚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其实也很想吃鱼肉,但是爸爸妈妈舍不得吃,爸爸妈妈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吃,希望自己的孩子营养充足,快快长大。这样,孩子就会知道父母的苦心,从而慢慢地体会这份苦心,长大后就会因此而学会感恩。
那么,身为父母如何去培育孩子的这种感恩的爱的能力?以爱育爱,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动。只有真正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动;被真爱感动的孩子,才会懂得感恩;懂得了感恩的孩子,心中自然会有爱。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的教育应是整个教育的主律。”父母要用爱心满足孩子对爱的渴望,注重发挥言传身教的力量,用自己良好的品行去影响孩子,从而让孩子体会爱、学会爱、学会如何去付出爱。
真爱总是隐藏在困惑与不解中,当孩子能够读出爱的真谛,他就懂得如何去爱他人、如何感恩他人了。
建议一: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爱父母们重视自己对孩子的爱,却往往忽略怎样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爱。爱有时是一种被动的感觉,它不以父母自己感觉“爱孩子”为标准,而是要看孩子是否感觉得到父母的爱。
杭州有关专家的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在对该市500多名4~6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竟有80%的孩子为“父母不喜欢我”而经常烦恼,有70%的孩子为自己的家庭不温暖而苦恼。
有这么多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家庭的温暖,这是父母始料不及的。其主要原因是孩子们没有体会到爱,他们把父母的爱当作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一边不停地索取,一边毫不珍惜地抛弃。
一位母亲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了,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为此,我常告诫女儿,你从一个小婴儿成长到现在,有父母的爱护和哺育,长辈的呵护,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友情,你每时每刻都得到别人无私的付出。记得我曾经跟女儿举过一个小例子:‘妈妈每天早上帮你梳头发,从出生到现在已经十年了,一年365天,十年就是3650次,多么庞大的数字。女儿听了,半天合不上嘴巴,一个劲儿地追问我这是真的吗?我告诉她,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孩子往往很难体会到父母无私的爱,觉得很多事情都是理所应当。通过这样一个小例子,我女儿明白了别人给予了她多大的帮助,从而学会了感谢别人。现在每当孩子得到我们的帮助时,都会主动地感谢我们,也更加乐意帮助别人。”
爱要让孩子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激起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恩情怀。
建议二:父母的爱心行动会影响孩子要让孩子体会到爱,我们就要做出有爱心的行动,惟其如此,孩子才能真正明白爱心的价值,才会真正培养自己的爱心。
有一天,5岁的小尼克同爸爸、妈妈还有哥哥一起到外面劳动。突然,天下起大雨来,但是他们全家只带了一块雨披。于是,爸爸将雨披递给了妈妈,妈妈又递给了哥哥,哥哥又把雨披递给了尼克。
尼克不解地问道:“为什么爸爸把雨披给了妈妈,妈妈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而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
尼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在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总之,父母要做到严于律己,孝敬长辈,关心亲朋、邻里,对孩子坚持正面的教育。另外一点也特别重要,就是一家人要相互关心,特别是夫妻之间要相互体贴,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爱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比如,我们在吃饭的时候都习惯给孩子夹菜,还不停地说:“多吃点儿,多吃点儿!”其实,在给孩子夹菜的同时,也应给家庭其他成员夹一下,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心。长期下去,就会有助于孩子爱心的培养,孩子也会关心自己的父母,一个爱父母的孩子才有可能爱整个世界。
建议三:让孩子时时感觉到他人的恩典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对世界、人生有怎样的认识,便会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如果一个人不能知恩、记恩,那么就不可能感恩。北京四中的张驰,22岁已经是英国剑桥大学最年轻的中国籍博士生了。他的父母认为张驰最大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是他对父母、朋友,对北京、对祖国有一种感恩报孝的爱心。张驰的妈妈杜娟英是北京实验二小的老师,她特别注意对孩子情感的培养,提醒孩子注意感受周围人对他付出的爱。
张家的邻居是一对生活清贫的老两口。为了省电费,他们晚上不怎么开灯,很早就睡觉了。一天晚上,张驰的父母去夜大上课,把年幼的张驰一个人留在家里。回来时,他们发现老奶奶家的灯开着。听见院门响,问明是他俩回来,老奶奶就把灯关了。妈妈问儿子:“张驰,你想想,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奶奶的灯为什么亮着?”张驰说:“噢,那是奶奶为我壮胆呢!”妈妈又提醒他:“奶奶没有说‘我可给你壮胆呢,我可是开着灯呢,我可为了你多花钱了’,对别人的爱应该是默默地奉献。”从那以后,张驰学会了体味别人对他的关爱,并尽可能地给予回报。他在初一的劳动课上学会了擦自行车,从此,每次自己过生日,他都会把父母的自行车擦一遍。
张驰的妈妈用老奶奶家的一盏灯点燃了孩子心中感恩的灯。张驰的故事告诉我们,爱的感觉也需要培养,从点点滴滴去培养,因为最感人的爱往往就像人们最需要的空气一样,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而一旦有能力从细微之处感受到“有人爱我”,那孩子必定也会有一颗爱人的心。
建议四:教导孩子用爱的情感发现生活中的美有两个孩子去了草原,回来后,父母问他们,草原好不好?
一个说,那里有青青的小草,那里有蓝蓝的天,那里没有人捉小鸟,那里太阳的脸上没有黑烟。
而另一个则说,简直糟透了,那里蚊子、小虫太多了!
瞧,人们看世界的角度不同,方法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活得幸福,首先要有一颗爱心,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每一种小动物。只有怀着爱的情感,用爱的眼光看世界,才会发现美,感受美。
有了爱的情感,你会发现周围有许多人都在爱你、关心你!你不仅能从老师的赞美中发现爱,也能从他们的批评中感受到爱在课堂上,你会从老师的目光中发现爱,从每一天的作业中感受爱。你去商店买东西,乘公共汽车去上学,你会从售货员的微笑中发现爱,从售票员清脆的报站声中感受到爱……有了爱的情感,你会发现妈妈每天为你起早做饭,虽然很平常,但那是爱;爸爸监督你学习很严厉,但那是爱;老师要求你很严格,那也是爱。
总之,要让孩子知道爱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你能不能发现。
建议五:让孩子明白,爱无处不在一个行路人因为太疲惫,躺在路边就睡着了。不久,一条毒蛇从草丛里钻了出来,爬向了那个沉睡的路人。毒蛇显然发现了前面的目标,昂头吐芯,行路人就要死在蛇吻之下。就在这时,另一个过路人经过这里,他打死了那条毒蛇后,没有惊醒行路人的好梦,就悄悄走开了。
行路人一生都生活在别人的恩泽之中,但他却永远也不会知道那次熟睡时发生的一切。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间馨享着与我们毫不相关的人给予的爱,所以,也请教会孩子用感恩的心去善待每一个人。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脱离他人的帮助,如果你认为你这一生不靠任何人,那么你必定不会拥有爱,必定会生活得不幸福。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