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冀南人民坚持抗战张国辉杨家祺最新章节-免费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张国辉杨家祺作品-小说大全-七猫免费小说-七猫中文网
领导冀南人民坚持抗战
书名: 第二野战军十虎将 作者: 张国辉、杨家祺 本章字数: 3162 更新时间: 2024-04-25 23:54:41
1940年初,陈再道率冀南军区八路军部队与冀鲁豫兄弟部队一起,先后两次实施讨顽战役,给予破坏抗战的顽军石友三部以毁灭性打击。
根据抗日斗争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1940年5月冀南军区部队实行整编,冀南军区和东进纵队的领导机构合并,撤销了东纵番号,所有在冀南区内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统归军区领导,陈再道出任军区司令员,宋任穷任军区政委。冀南军区所辖主力部队按照129师统一编制序列,分别编为新4旅,新7旅、新8旅和新9旅等四个野战旅。军区还向兄弟部队输送了5个建制团。整编后,冀南军区所辖部队即投入轰轰烈烈的军事和政治整训,经过整训进一步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
为打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囚笼”政策,冀南抗日军民于7月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破袭德石路战斗,连续10余天时间,破坏公路180华里,铁路25华里,在此期间,军区所属第25团在苏区地区设伏,仅经十余分钟战斗,即歼日军数十人,缴获枪炮战马一批。129师首长高度评价这次战斗“是创造了平原地区迅速、干脆消灭敌人设伏战的范例”,并受到第18集团军总部的通令嘉奖。
这一年,还曾发生军区所属第5军分区司令员葛贵斋率部投敌未遂事件。
葛贵斋在抗战初期,拉起了一支3000余人的“抗日义勇军”,接受东进纵队改编后,名义上成了八路军,但他在国民党军队当兵时养成的痞子恶性丝毫未改。不断违反军纪,偷向敌占区运销粮棉,排挤和打击军区派来的部队政工干部,还曾扬言要将所属某团政委胡炳章装进麻袋扔到河里。
党组织以极大的耐心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但他非但不改,反而萌发投敌念头。他的言行引起了陈再道、宋任穷等军区领导同志的警惕。陈再道亲自到五分区驻地景县附近了解情况。
一天拂晓时分,陈再道突然接到报告,说五分区部队有异动,他顾不上集合部队,便带着几十名骑兵朝五分区疾驰。到了分区院里,空空荡荡不见人。陈再道判断,葛贵斋很可能带部队向连镇月军据点跑了。于是,他又立即带领骑兵朝连镇方向追去。
这时,葛贵斋带着400余人到了龙华以东的一个干河床处,距连镇日军据点很近。葛贵斋做贼心虚,担心我军追赶,难以抵抗,便命令部队朝着来路架起机枪,遇有来人,不问青红皂白,只管开枪射击,他自己则带领几个心腹去日军据点联络接应事宜。
陈再道追到河床不远处,天已放亮,他望见对面有部队,枪口都朝着追击部队的方向。他判断这是五分区的部队。他不顾危险,勒住马头大喊道:“我是陈再道!”
对方一听是军区陈司令员,都面面相觑,收起了枪支。
陈再道又喊道:“葛贵斋要带你们投降日本当汉奸,你们不要上当,要抗日的现在就跟我回去,要当汉奸的我今天放你们走,以后咱们战场上见!”
骑兵们也都随着喊起话来。这时,被骗的部队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有人扛着枪朝这边走来,接着越来越多的人都朝这边走动,结果,整个部队潮水一般涌来,跟着陈再道返回驻地。而葛贵斋,则因策反失败,被日军处死,落了个可耻下场。
1940年8月,陈再道、宋任穷率冀南军区10个团参加百团大战。
1941年8月至9月,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冀南军区的部队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秋季破袭战役。陈再道、宋任穷等军区首长将部队分成南北两线,发动群众,破击敌交通线,并伺机攻克、摧毁沿线敌据点和碉堡,致使北线南宫大高村至清河王官庄的王高路,南线成安至大名的公路陷于瘫痪,从而隔断了敌人在成安、临漳、大名各县之间的联系。这次战役,冀南军区部队作战百余次,歼敌近2000余人,攻克据点、碉堡128处,有力打击了敌人分割“吞食”冀南抗日根据地的阴谋,大大鼓舞了全区抗日军民坚持斗争的决心。
1942年,冀南抗日斗争进入了最残酷的阶段。这一年,敌对冀南根据地“扫荡”合围和袭击达730次,一次出动兵力2000人以上的合围就达13次。其中,“4·29”、“6·11”、“9·12”三次大合围,敌使用兵力都在万人以上,有的一次多达三万。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冀南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部队虽蒙受重大损失,但仍能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机智灵活的与敌周旋,坚持斗争。冀南区党委于这年10月份召开扩大会议,向冀南人民宣布:冀南区的党和八路军部队誓与冀南人民共存亡。会议还决定在冀南党政军群各界发起签名宣誓活动。会后,冀南区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分头到各地委、分区、专署布置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在六分区召集会议时,突遭敌包围,腿负枪伤,不幸被俘,被关押在大营敌据点。
消息迅速上报,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和冀南军区领导人陈再道、宋任穷都十分关心和焦急,并立即实施营救。不久,我军即从内线情报中获悉,敌不久将把刘志坚押送至枣强县城。陈再道立即命令六分区司令员易良品组织营救,陈再道对易良品说:“营救任务必须完成,你回来,志坚就要回来,志坚回不来,你也不要回来!”
易良品接受任务后,选派第20团副团长楚大明率2个连实施伏击营救。由于情报准确,计划周密,行动突然、勇猛,楚大明部将押送刘志坚的30余日军和数十伪军分割击溃。救出刘志坚,出色地完成了营救任务。
正当冀南区党政军民同仇敌忾与强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时,冀南又出现了几十年未遇的大旱灾。
从1943年入春开始,旱情持续长达8个月时间,884万亩耕地不能下种。9月初,又连下七场大雨,许多地方尽成泡泽。祸不单行,紧接着又是蝗虫和冰雹,富饶的冀南平原顿时出现一片饿死人的景象,外出逃荒人数达百万以上,因饥饿、疾病死亡者在30万人左右。
面对严重的天灾人祸,冀南党政军民始终团结一心,生产自救,实行精兵简政,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共度灾荒。作为冀南最高军事首长,陈再道一方面指挥部队积极打击敌人。另一方面,他和广大军民一样,参加春耕,主动节约口粮,投身生产自救。
有时行军打仗肚子饿了,警卫员要弄饭,陈再道怕惊扰艰难度日的群众,予以劝止,他要求大家做到能少吃就少吃,能不吃就不吃,给乡亲们留下活命粮。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凭着各兄弟根据地的大力支援,冀南军民终于彻底战胜灾荒,迎来抗日斗争形势的好转。
1943年4月,陈再道奉命前往太行山北方党校学习。鉴于沿途敌情严重,上级要求领导干部行动应着便装,由部队护送。当同志们将便衣送给陈再道时,他却扔给夫人张双群,叫她改了给小孩穿。他对同志们说:“我是八路军的军区司令,天天打鬼子,怎么还要在鬼子面前装成老百姓,简直活见鬼嘛!我就不信这个邪,我就要穿着军装从小鬼子眼皮底下过!”他不顾劝阻,带着护送分队,用担架抬着伤未痊愈的刘志坚,一起踏上了行程。沿途他们灵活机智,突破了敌人的道道封锁线,进入太行抗日根据地。在北方党校学习期间,陈再道向前来探望他的彭德怀副总司令汇报了冀南的斗争形势,彭德怀对冀南军民不畏艰险、坚持斗争、勇于胜利的气概,表示钦佩和嘉许。
为了准备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3年10月,陈再道离开太行前往延安,进入中央党校一部学习。在这里,陈再道多次聆听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参加整风学习,回顾了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战斗历程,总结了许多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同时,他还结合学习回顾和总结了自己参加革命以来的经历和体会。
在党校,陈再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克服文化低的困难,虚心求教,刻苦认真,受到同志们的好评。平时,他自觉以一个普通士兵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生产劳动中,他主动率先跳进齐腰深的粪池掏大粪。他自己开了一块荒地种瓜种菜。冬天木炭不够,他利用学习空隙,挎着竹篮到处拣炭屑。
1945年7月,陈再道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全党大团结的盛会,使陈再道深受鼓舞。不久,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延安和全国各地一样,万众欢腾、喜气洋洋,在充满胜利喜悦的日子里,陈再道却焦急的坐卧不安,他屡屡向领导要求,希望早日返回冀南,指挥部队大反攻。在陈再道脑子里只想着一件事:回前线去攻!反攻!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