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杨志最新章节-免费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杨志作品-小说大全-七猫免费小说-七猫中文网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书名: 黄帝内经 作者: 杨志 本章字数: 5098 更新时间: 2025-08-11 15:50:14

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

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

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帝曰:请遂闻之。

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

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何如?

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

帝曰:平气何如?

岐伯曰:无过者也。

帝曰:太过不及奈何?

岐伯曰:在《经》有也。

帝曰:何谓所胜?

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

帝曰:何以知其胜?

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

帝曰:有不袭乎?

岐伯曰: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

帝曰:非常而变奈何?

岐伯曰: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

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萆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脩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帝曰:藏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已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译文:

黄帝问道:我听说以六个甲子构成一年是天体的运行的规律,人则以九九极数的变化来配合天道的准度,而人又有三百六十五穴,与天地相应,很久前已经听到这些说法,但却不知是什么道理?

岐伯答到:你提的问题很睿智啊!请让我就此问题谈谈看法。六六之节和九九制会,是用来确定天度和气数的。计算日月行程采用天度。而气数,是标志万物化生功能的。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它们按照一定的部位和秩序运行,其环周运行也有一定的轨道。每一昼夜,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余,所以大月、小月加起来三百六十五天构成一年,而月份的不足,再加上节气有盈余,于是产生了闰月。确定了岁首冬至,并以此为始,推正中气的时间采用圭表的日影,随着日月的运行而推算节气的盈余,直到岁尾,整个天度的变化就可以完全计算出来了。

黄帝说:关于天道运行度数的问题,我已经知晓了。希望听听地上的二十四个节气是怎样与之想对应的。

岐伯回答说:以六个甲子周日为周期是天道的运行的规律,大地和人体即分别以九州、九野与九窍、九脏等体系跟它相应。人们用十干纪述天的运行;人们用十二支纪述地的运行。用干支相配之法纪日的时候,当十干循环六轮以后,与十二支两两相配的循环即宣告完毕,其六十对,可纪六十日,这就算是一个“周甲”;经过六个周甲的天数,即为一年:这就是所谓一年三百六十天得来的缘由了。自古以来,精通天道运行的人,都知道生命的根本,不外乎天地阴阳。无论是人身的九窍百骸,还是地上的九州万物,都与天地阴阳之气息息相通。能够运生万物的五行是天地阴阳所派生的,而天地阴阳自身又蕴涵着向上的清阳之气、向下的浊阴之气与居中的合和之气,所以才能够生成蓝天、大地和人体;而天、地、人三者又各有清阳之气、浊阴之气与合和之气,三三得九,所以天地阴阳之气合起来共有九种,地上有九州所出的万物与之相应,而人体有九脏与之相应。藏纳有形之物的四脏即胃、大肠、小肠、膀胱和藏守无形之神的五脏即藏神的心、藏魂的肝、藏意的脾、藏魄的肺、藏志的肾,构成人体的九脏。此九脏与天地阴阳的九气相应。

黄帝说:也就是说,天道的运行在经过六个甲子周日以后,就成为一年,而地和人体分别以九州、九野与九窍、九脏等体系跟天道的运行相应了。您刚才提到,二十四节气比一年十二个月多出的时间,累积到满约一个月时,就产生了闰月。我希望知道节气指的是什么?请您讲解一下,以启发我的蒙昧、解除我的疑惑。

岐伯回答说:这些知识,天帝是不轻易对人传授的,我是从已故的老师传授之后才懂得的。

黄帝说:请您一一地给我讲解。

岐伯回答说:五天称作一候,一个节气包括三候,六个节气构成一个季节,四个季节就成为一年。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在这些不同的时段当中,都要注意顺应它们各自的主气及其主宰的时令变化。五行的运行之气是相承而进的。五行在一年之内的运行,是从当年时令的最初一天开始,到最后一天结束,然后又周而复始。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也要注意顺应它们在相应季节的主气及其主宰的气候变化。四季由此而区分开来,二十四个节气由此被确定了下来。就如一个圆环,五行及四季、节气的运行、更替,无头无尾,不断更替,永无休止。五日一候的推移,也是基于这样的道理。

所以说,如果不懂得当年气候变化,不懂得一年之内节气的盛衰,不懂得疾病虚实的起因,不可能成为一名好医生的。

黄帝问道:我现在也懂得了,五行运行周而复始的情况,就如圆环,无头无尾,不断更替,永无休止。那么,在运行中,五行太过和不及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五行的运行之气变换更替并主宰着春、夏、长夏、秋、冬这五时之气,当中各有制约和被制约的一方,所以,互有盛衰的变化,这属于正常情况。

黄帝问道:五行在运行中的平和之气指的什么情况呢?

岐伯回答说:就是所说的既无太过,也无不及之气。

黄帝问道:那么太过和不及各自表现为什么情况呢?

岐伯回答说: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一时难以说清,在经书中有专门的论述。请您看一下从《天元纪大论》到《至真要大论》那七篇文章就清楚了。

黄帝问道:五行之气更替主宰五时之气,各有制约和被制约的一方。那么其制约的关系及其在五时中的表现是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春、夏、长夏、秋、冬这五时,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这五行。所以,木克土,就表现为春气制约长夏之气;土克水,表现为长夏之气制约冬气;水克火,表现为冬气制约夏气;火克金,表现为夏气制约秋气;金克木,表现为秋气制约春气。五时分别获得了五行按着时令的规律而运行时所具有的正常健旺之气,所以能够正常更替并对人体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也因为如此,它们才能够各以其正常健旺之气,赋予相应的五脏而使之发挥不同的作用。

黄帝问道:五行按着时令的规律而运行时所具有的正常健旺之气,怎样得知的呢?

岐伯回答说:通过推求五行之气在五时依次到来的时间,这个就可以知道了。而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推求五行的周而复始之气是否在立春这一天到来。如果时令未到而五行之气提前到来,这就叫做“太过”,就会侵凌被它制约的某一行之气,而反欺制约它的某一行之气:这种情况称作“气淫”,人体相应的脏器就会随之发病;如果时令已到而五行之气还未到来,这就叫做“不及”,那么制约它的某一行之气就会任意肆行,生它的一行就会受到侵害,而被它制约的一行也来反欺于它:这种情况称作“气迫”,人体相应的脏器也会随之发病。上述情况就是所谓的通过推求五行之气在五时依次到来的时间。如果能够仔细观察五行之气在五时依次到来的时间,那么无论五时之气是太过还是不及,人都可以做到与之相应不违。如果违背四季的时令变化,弄不清楚五行五时相应的养生方法,病邪就会由内而生,即使是医生也束手无策了。

黄帝问道:五行之气有不按顺序相承的情况吗?

岐伯回答说:五行之气来自苍穹和天地阴阳,不可能没有常规。如果五行之气不是依次相承而进,就属于反常,反常就会导致气候发生异变。

黄帝问道:五行之气的运行出现反常,造成的气候异变会是什么样呢?

岐伯回答说:一旦气候发生了异变,人体就会患病。如果脏器与五行五时相应而在气候异变的时令中是起着制约作用的,患病的话就比较轻微;如果是被制约的脏器患了病,则情况比较严重。如果患病严重的时候又被邪气侵袭,就会不治而死。相同的道理,气候发生了异变以后,如果异变的年份或季节中与五行五时相应的脏器患了病,而恰好该年该季却不是与该脏相应的某一行当令,那么该脏的病情比较轻微,反之则会比较严重。

黄帝说:讲得真精辟。我听说,有形的万物产生于天地阴阳之气交会以后,随着阴阳之气的变化,有形的万物具有了不同的特点并因而被人确定了名称。那么天地阴阳的运化,就其对万物所起的作用来说,哪个少而哪个多呢?能够听您说说吗?

岐伯回答说:您问得真详尽啊!天,是极其之广的,不可揣测而知;地,是极其之大的,同样不可丈量而知。我也不能完全懂得您所提出的高明而深奥的问题。不过,对其概要情况我还是知道的,请允许我讲述一下。草木生长的时候,有青、赤、黄、白、黑这五类颜色,变化起来令人不能全部分清;植物长成的时候,有酸、苦、甘、辛、成这五种味道,美妙可口令人不能统统说尽。当然,对于美妙的五味,由于习性与要求不同,不同的人则各有所好。天是用五时之气养育人的,而地是用五味饮食养育人的。五时之气通过鼻孔进入人体,贮藏于心肺二脏,上行而使人的声音清晰洪亮,使人的面色润泽有光;五味饮食通过口而进入人体,积存于肠胃之中,其精微物质经消化吸收而贮藏下来,以充养五脏之气。五脏之气在得到饮食精微的充养以后,就会产生合和的作用而使人富有生机,辅以津液的作用,人的神气就会生发健旺起来。

黄帝又问道:人的脏腑及其机能活动,其外在征象是什么呢?

岐伯说:心,为神所居之处,是生命的根本,其荣华表现于面部,其充养的组织在血脉,为阳中的太阳,相通与夏气。肺为魄所居之处,是气的根本,其荣华表现在毫毛,其充养的组织在皮肤,是阳中的太阴,相通与秋气。肾主蛰伏,为精所居之处,是封藏经气的根本,其荣华表现在头发,其充养的组织在骨,为阴中之少阴,相通与冬气。肝,为魄所居之处,是罢极之本,其荣华表现在爪甲,其充养的组织在筋,可以生养血气,其味酸,其色苍青,为阳中之少阳,相通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为营气所居之处,是仓廪之本,因其功能象是盛贮食物的器皿,故称为器,它们能吸收水谷精微,化生为糟粕,管理饮食五味的转化、吸收和排泄,其荣华在口唇四旁的白肉,其充养的组织在肌肉,其味甘,其色黄,属于至阴之类,相通与土气。而以上十一脏功能能够发挥,都取决于胆气的升发。

人迎脉若是大于平时一倍,病在少阳;若是大两倍,病在太阳;若是大三倍,病在阳明;若是大四倍以上,为阳气太过,阴无以通,是为格阳。寸口脉若是大于平时一倍,病在厥阴;若是大两倍,病在少阴;若是大三倍,病在太阴;若是大四倍以上,为阴气太过,阳无以交,是为关阴。若人迎脉与寸口脉若是俱大与常时四倍以上,为阴阳气俱盛,不得相荣,是为关格。关格之脉盈盛太过,标志着阴阳极亢,不再能够达于天地阴阳经气平调的胜利状态,死亡很快来临。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