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朱子图说史冷金最新章节-免费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史冷金作品-小说大全-七猫免费小说-七猫中文网

《周易》朱子图说
书名: 易经的智慧 作者: 史冷金 本章字数: 6235 更新时间: 2020-08-06 15:22:55

[附录]孔氏子国曰: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胡玉斋曰:《周礼?夏官》,马八尺以上为龙,《大戴礼》曰:甲蛊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

刘氏子骏曰: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

陈潜室曰:大抵经言其正,纬言其变,而二图互为正变。主河图而言,则河图为正,洛书为变,主洛书而言,则洛书为正,河图又为变。天地间不过一阴一阳,以两其五行,而太极常居其中。二图虽纵横变动,要只是参互呈见,所以谓之相为经纬也。表里亦然。盖河图不但可以画卦,亦可以明畴;洛书不特可以明畴,亦可以画卦。

邵子曰:图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于此乎?方者,土也,画州井地之法,其放于此乎?盖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义、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也。

朱子曰:圆者,河图之数,言无那四角底,其形便圆。蔡九峰曰: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叙畴。卦者,阴阳之象也;畴者,五行之数也。象非偶不立,数非奇不行。又曰:河图非无奇也,而用则存乎偶。洛书非无偶也,而用则存乎奇。偶者,阴阳之对待乎?奇者,五行之迭运乎?

朱子曰: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分而为二,则为阴阳。而五行造化,万物始终,无不管于是焉。故河图之位,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反,而居乎西;五与十相守,而居乎中。盖其所以为数者,不过一阴一阳、一奇一偶,以两其五行而已。

朱子曰:天地生数,到五便住。那一二三四,遇着那五,便成六七八九。五却自封五,成十。问河图自五之外,便成六七八九十?曰:皆从五过,则一对五而成六,二对五而成七,三对五而成八,四对五而成九,到末五撞着个五便成十。

所谓天者,阳之轻清而位乎上者也。所谓地者,阴之重浊而位乎下者也。阳数奇,故一三五七九皆属乎天,所谓天数五也。阴数偶,故二四六八十皆属乎地,所谓地数五也。天数地数,各以类而相求,所谓五位之相得者然也。天以一生水,而地以六成之;地以二生火,而天以七成之;天以三生木,而地以八成之;地以四生金,而天以九成之;天以五生土,而地以十成之。此又其所谓各有合焉者也。积五奇而为二十五,积五偶而为三十,合是二者而为五十。有五,此河图之全数,皆夫子之意,而诸儒之说也。

朱子曰:相得如兄弟,取其奇偶之相为次第,辨其类而不容紊也。有合如夫妇,取其奇偶之相为生成,合其类而不容间也。黄勉斋曰:自一至十,特言奇偶之多寡耳。初非以次序而言天,得奇而为水,故曰一生水,一之极而为三,故曰三生木。地得偶而为火,故曰二生火,二之极而为四,故曰四生金。何也?一极为三,以一运之,圆而成三,故一而三也。二极为四,以二周之,方而成四,故二而四也。六之成水,犹坎之为卦也。一阳居中,天一生水也,地六包于外,阳少阴多,而水始盛。七之成火,犹离之为卦也。一阴居中,地二生火也。天七包于外,阴少阳多,而火始盛,坎属阳而离属阴,以其内者为主,而在外者成之也。刘云庄曰:水,阴也,生于天一;火,阳也,生于地二。是方生之始,阴阳互根。故其运行水居子位,极阴之方,而阳已生于子,火居午位,极阳之方,而阴已生于午,若木生于天三,专属阳,故其行于春,亦属阳。金生于地四,专属阴,故其行于秋,亦属阴,不可以阴阳互言矣。翁思斋曰:水、火、金、木,不得土,不能各成一器。如天一生水,一得五便为水之成。地二生火,二得五便为火之成。天三生木,三得五便为木之成。地四生金,四得五便为金之成。又曰:河图,阴阳之位,生数为主,而成数配之。东北,阳方,则主之以奇而与合者偶;西南,阴方,则主之以偶而与合者奇也。胡双峰曰:五行,质见于地,气,行于天。以质言,则曰水、火、木、金、土,取天地生成之序也。以气言,则曰木、火、土、金、水,取春夏秋冬运行之序也。

至于洛书,虽夫子之所未言,然其象其说已具于前,有以通之则。刘歆所谓经纬表里者,可见矣。

朱子曰:河图四面:太阳,居一连九;少阴,居二连八;少阳,居三连七;太阴,居四连六;与位合为十也。洛书之位,一对九,二对八,三对七,四对六,亦与河图不异。河图七八连于左,九六连于右,皆为十五生数。一三五连于左为九,二四连于右为六,九六之合亦为十五。五与十相守于中,亦为十五。洛书,纵横数之皆十五,互为七八、九六。胡双峰曰:书之中视河图,惟有五而无十。然一九、二八、三七、四六之合,环而向之,未尝无十焉。合图书之数,悉计之为数者百。

或曰:河图、洛书之位与数,所以不同,何也?曰: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其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克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克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

胡玉斋曰:河图以生成分阴阳,以五生数之阳克五成数之阴,而同处其方。阳内阴外,生成相合,交泰之义也。洛书以奇偶分阴阳,以五奇数之阳克四偶数之阴,而各居其所。阳正阴偏,奇偶既分,尊卑之位也。河图数十者,对待以立其体,故为常,洛书数九者,流行以致其用,故为变。朱子特各举所重者为言,非谓河图有体而无用,洛书有用而无体也。

曰:其皆以五居中者,何也?曰:凡数之始,一阴一阳而已矣。阳之象圆,圆者径一而围三。阴之象方,方者径一而围四。围三者,以一为一,故参其一,阳而为三。围四者,以二为一,故两其一。阴而为二,是所谓参天两地者也。三二之合,则为五矣。此河图、洛书之数,皆以五为中也。然河图以生数为主,故其中之所以为五者,亦具五生数之象焉。其下一点,天一之象也;其上一点,地二之象也。其左一点,天三之象也,其右一点,地四之象也。其中一点,天五之象也。洛书以奇数为主,故其中之所以为五者,亦具五奇数之象焉。其下一点,亦天一之象也;其右一点,亦天三之象也;其中一点,亦天五之象也;其右一点,则天七之象也;其上一点,则天九之象也。其数与位,皆三同而二异。盖阳不可易,而阴可易,成数虽阳,固亦生之阴也。

胡玉斋曰:三同者,图、书之一六皆在外,三八皆在东,五皆在中,三者之位数皆同也。二异者,图之二七在南,而书则二七在西;图之四九在西,而书 则四九在南,二者之位数皆异也。阳不可易,专指一三五,阴可易克,指二七四九。二四以生数言,虽属阳,然以偶数言,则属阴,不得谓之阳矣,故可易。七九以奇数言,虽属阳,然以成数言,只可谓之阴矣,故亦可易。其曰成数虽阳,固亦生之阴,不曰生数虽阴,固亦成之阳也。盖但主阴可易而言也。刘云庄曰:图之一三五七九皆奇数,阳也,而一三五之位不易,七九之位易者,亦以天地之间阳动主变故阳也。然阳于东北则不动,于西南则互迁者,盖东北,阳始生之方;西南,阳极盛之方。阳主进数,又必进于极而后变也。

胡双峰曰:图、书之数,三同二异,其居中者,不可易矣。独西南二方之数相易者,则金乘火位,火入金乡,有相克制之义焉。此造化所以必易二方之数者,正以成其相克之象也。自二方既易之后,图则左旋相生,书则右旋相克,造化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克。不生,则或几乎熄;不克,则无以为之成就也。

曰:中央之五,固为五数之象矣,然则其为数也,奈何?曰:以数言之,则通乎一图,由内及外,固各有积实可纪之数矣。然河图之一二三四,各居其五象本方之外,而六七八九十者,又各因五而得数以附于其生数之外。洛书之一三七九,亦各居其五象本方之外,而二四六八者,又各因其类以附于奇数之侧。盖中者为主,而外者为客,正者为君,而侧者为臣,亦各有条而不紊也。

董盘涧曰:河图之数不过一奇一偶相错而已,故太阳之位即太阴之数;太阴之位即太阳之数;少阴之位即少阳之数,少阳之位即少阴之数,见其迭阴迭阳,阴阳相错,所以为生成也,天五地十,居中者地,十亦天五之成数。盖一二三四已含六七八九者,以五乘之故也,盖数不过五了。洛书之数,因一二三四以对九八七六,其数亦不过十。盖太阳占第一位,已含太阳之数;少阴占第二位,已含少阴之数;少阳占第三位,已含少阳之数;太阴占第四位,已含太阴之数。虽其阴阳各自为数,然五数居中。太阳居一,得五而成六;少阴居二,得五而成七;少阳居三,得五而成八;太阴居四,得五而成九;则与河图一阴一阳相错而为生成之数者,亦无以异也。

蔡觉轩曰:河图位与数常相错,然五居中,一得五而为六;二得五而为七,三得五而为八,四得五而为九,各居其方,虽相错而未尝不相对也。洛书位与数常相对,然五数居中,一得五而为后右之六,二得五而为右之七,三得五而为后左之八,四得五而为前之九。纵横交综,虽相对而未尝不相错也。

曰:其多寡之不同,何也?曰:河图主全,故极于十,而奇偶之位均,论其积实,然后见其偶赢而奇乏也。洛书主变,故极于九,而其位与实,皆奇赢而偶乏也,必皆虚其中也。然后阴阳之数均于二十,而无偏尔。

胡玉斋曰:河图偶赢而奇乏者,地三十天二十五也。洛书奇赢而偶乏者,天二十五地二十也。

曰:其序之不同,何也?河图以生出之次言之,则始下次上,次左次右,以复于中而又始于下也。以运行之次言之,则始东次南,次中次西,次北,左旋一周而又始于东也。其生数之在内者,则阳居下左,而阴居上右也。其成数之在外者,则阴居下左而阳居上右也。洛书之次,其阳数则首北次东,次中次西,次南,其阴数则首西南,次东南,次西北,次东北也。合而言之,则首北次西南,次东次东南,次中次西北,次西次东北,而究于南也。其运行,则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右旋一周而土复克水也。

翁思斋曰:河图运行之序,自北而东,左旋相生,固也。然对待之位,则北方一六,水克,南方二七,火,西方四九,金克,东方三八,木,而相克者,已寓于相生之中。洛书运行之序,自北而西右转相克,固也。然对待之位,则东南方四九,金生;西北方一六,水;东北方三八,木生;西南方二七,火;其相生者,已寓于相克之中,盖造化之运,生而不克,则生者无从而裁制,克而不生则克者有时而间断,此图、书生成之妙,各全备也。

曰:其七八九六之数不同,何也?曰:河图六七八九,既附于生数之外矣,此阴阳老少,进退饶乏之正也。其九者,生数一三五之积也。故自北而东,自东而西,以成于四之外,其六者生数,二四之积也。故自南而西,自西而北,以成于一之外。七则九之自西而南者也,八则六之自北而东者也。此又阴阳老少,互藏其它之变也。

朱子曰:一六共宗,一为老阳之位,六为老阴之数。四九为友,四为老阴之位,九为老阳之数,此固二老之合。然阳居阴位,阴居阳位,亦二老互藏其它也。二七为朋,二为少阴之位,七为少阳之数。三八同道,三为少阳之位,八为少阴之数,此则二少之合。然亦阳居阴位,阴居阳位,亦二少互藏其宅也。

洛书之纵横,十五而七八九六,迭为消长,虚五分十,而一含九,二含八,三含七,四含六,则参伍错综,无适而不遇,其合焉。此变化无穷,之所以为妙也。

胡玉斋曰:洛书虽纵横,有十五之数,实皆七八九六之迭为消长。一得五为六,而与南方之九迭为消长。四得五为九,而与西北之六迭为消长。二得五为七,而与东北之八迭为消长。数之进者为长,退者为消,长者退则又消,消者进则又长。六进为九则九长,而六消;九退为六,则九反消,而六又长矣。七八仿此。虚五分十者,虚其中五之外,则纵横皆十,以其十者分之,则九者,十分一之余;八者,十分二之余;七者,十分三之余;六者,十分四之余也。参伍错综,无适而不遇,七八九六之合焉。

然则,圣人之则之也,奈何?曰:则河图者,虚其中;则洛书者,总其实也。河图之虚五与十者,太极也。奇数二十,偶数二十者,两仪也。以一二三四为六七八九者,四象也。析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以为兑、震、巽、艮者,八卦也。

朱子曰:以四象观之,太阳位居一而数则九,乾得其数,而兑得其位,故乾为九而兑为一。少阴位居二而数则八,离得其数而震得其位,故离为八而震为二。少阳位居三而数则七,坎得其数而巽得其位,故坎为七而巽为三。太阳位居四而数则六,坤得其数而艮得其位,故坤为六而艮为四。今析六七八九之全,以为乾、坤、离、坎,而在四正之位。依一二三四之次,以为震、兑、巽、艮,而补四隅之空也。

洛书之实,其一为五行,其二为五事,其三为八政,其四为五纪,其五为皇极,其六为三德,其七为稽疑,其八为庶徵,其九为福极,其位与数尤晓然。

胡玉斋曰:初一之五行,包天地自然之数。余八法,是大禹参酌天时、人事而类之,不必尽协于火、木、土、金之位也。

曰:洛书而虚其中五,则亦太极也。奇偶各居二十,则亦两仪也。一二三四而含九八七六,纵横十五,而五为七八、九六,则亦四象也。四方之正,以为乾、坤、离、坎,四隅之偏,以为兑、震、巽、艮,则亦八卦也。河图之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则固《洪范》之五行,而五十五者,又《九畴》之子目也。是则洛书,固可以为《易》,而河图亦可以为《范》矣。且以河图而虚十,则洛书四十有五之数也。虚五,则大衍五十之数也。积五与十,则洛书纵横十五之数也。以五乘十,以十乘五,则又皆大衍之数也。洛书之五,又自含五则得十,而通为大衍之数矣。积五与十,则行十五,而通为河图之数矣。苟明乎此,则横斜曲直,无所不通,而河图、洛书,又岂有先后彼此之间哉?

胡玉斋曰:洛书之五,又自含五而得十者,下一点含天一之象;上一点,含地二之象;左一点,含天三之象;右一点,含地四之象;中一点,含天五之象。所谓五自含五而得十,通在外四十,为大衍之数。积五与十而得十五者,以其所含之五积之,则又含五与十而为十五,通在外四十,而为河图之五十五也。

陈潜室曰:河图以生数克成数,洛书以奇数通偶数,若不相似也。然一必配六,二必配七,三必配八,四必配九,五必居中而配十。图书未尝不相似也。河图之生成同方,洛书之奇偶异位,若不相似也。然同方者,有内外之分。是河图犹洛书也;异位者,有比肩之义,是洛书犹河图也。

蔡节斋曰:河图数偶,偶者静,静以动为用,故河图之位,合皆奇。一合六,二合七,云云。是故《易》之吉凶,生乎动,盖静者必动而后生也。洛书数奇,奇者动,动以静为用,故洛书之位,合皆偶,一合九,二合八,云云。是故《范》之吉凶见乎静。盖动者必静而后成也。

胡玉斋曰:先天八卦,乾、兑生于老阳之四九,离震生于少阴之三八,巽、坎生于少阳之二七,艮、坤生于老阳之一六,其卦未尝不与洛书之位数合。后天八卦,坎一六水,离二七火,震、巽三八木,乾、兑四九金,坤、艮五十土,其卦未尝不与河图之位数合。此图所以相为经纬,而先后天亦相为表里之妙也。胡双峰曰:河图、洛书,皆木数居东方。伏羲画卦,自下而上,即木之自根而干,干而枝也。其画三,木之生数也。其卦八,木之成数也。重卦亦两其三,八其八耳。三、八,木数大备而后六十四卦大成。一六水,二七火,四九金,五十土,皆在包罗中矣。此春所以贯四时,仁所以包四端,元所以克四德。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