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本纪 第六02司马迁冯化志最新章节-免费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司马迁冯化志作品-小说大全-七猫免费小说-七猫中文网
秦始皇本纪 第六02
书名: 白话史记(全六册) 作者: 司马迁,冯化志 本章字数: 14769 更新时间: 2024-06-24 13:40:04
卢生游说始皇说:”寻找灵芝、奇药以及仙人,老是找不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妨碍着它们。所以我心里想,君王必须隐蔽行迹以躲避恶鬼,恶鬼躲避了,真人才会到来。君上居住的地方,作臣子的知道了,会妨碍神灵。所谓真人,入水不会被水浸湿,入火不会被火烫伤,腾云驾雾,和天地一样长久。现在陛下您为了治理国家,生活无法安静清淡,希望您居住的宫殿不要让人知道,然后不死的仙药才能找到。”始皇说:”我非常羡慕真人。我就自号’真人’吧,不再称’朕’了。”因此下令把咸阳附近二百里内的宫观两百七十座,用天桥、甬道相互连接,用帷帐遮蔽以上通道,钟鼓、美女充实其中,分别登记起来,不准迁移。如果有谁敢说出皇帝巡行所至或居住的地方,处死刑。有一次始皇临幸梁山宫,从山上望见丞相的车马众多,不高兴。太监把这事告诉丞相,丞相便减少了车马。始皇发怒说:”一定是宫里人泄漏了我的话。”一一审问,没有人肯认罪。这个时候,始皇下令逮捕当时在场的人,把他们都杀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皇帝的行踪了。办理国政以及君臣接受命令,都在咸阳宫进行。
侯生、卢生一起商议说:”始皇为人,天性刚强暴戾,自以为是,从诸侯出身到兼并天下,凡事称心如意为所欲为,因此认定从古到今没有人胜过自己。始皇专门任用狱吏,狱吏便得到他的亲近宠爱。博士虽然有七十个,只是凑数,从不任用。丞相以及大臣仅仅接受成命,一切事情都倚靠皇帝办理。而皇帝喜欢用刑法杀戮来建立威严,天下人害怕触犯法网,惟有行尸走肉般小心谨慎地保持俸禄,没有谁敢尽忠直谏。君上听不到自己的过失,一天比一天骄狂;臣下心惊胆跳整天说些欺骗诺言,来取悦皇上。秦朝法律规定一个人不可以同时兼营二种方术,考察出其人不精于自己的本业就处死。然而,观测云气星象的有三百多人,个个技术精通,却畏惧始皇的忌讳,不敢正色说出他的过失。天下之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裁决,公文多到要用秤称,昼夜都有限额,不完成定额,不能休息。始皇贪恋权势到这种地步,我们不可以替他寻找仙药。”于是二人都逃走了。始皇听到二人逃亡的消息非常愤怒,说:”我前些时候没收天下的书籍,不中用的都烧掉,征召许多文学、方术之士,想谋求国家太平,让方士巡游各地,寻求奇药。如今一去不回,徐福等人浪费庞大的钱财,还找不到不死的仙药,每天只是徒然说些营求奸利的无用之言。对卢生等人我很尊敬,赏赐极多,如今竟敢诽谤我,以至加重我的不善!居住在咸阳的这些人,我派人去察问,其中有人竟制造妖言,蛊惑百姓。”于是命令御史全部审问这些人,他们互相告发,始皇亲自判决触犯法令的四百六十多人的死罪,把他们全部活埋,昭示天下,警诫后人。又增派更多徒隶到边境上屯戍。始皇的大儿子扶苏劝谏道:”天下刚安定不久,远方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都诵读诗书,效法孔子,现在陛下用严厉的刑法来处置他们,我担心天下不会安宁。希望陛下明察。”始皇发怒,命令扶苏到北边的上郡去监督蒙恬。
三十六年,荧惑星侵占心宿天区,有一颗流星从东郡的上空落下,到了地面变成石头,有人在陨石上刻字道:”始皇帝死而土地被瓜分。”始皇听到后,派御史逐家审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陨石附近的人通通抓起来杀掉,并焚毁陨石。始皇闷闷不乐,让博士作《仙真人诗》,当他巡游天下的时候,传令乐工演奏歌唱。秋天,使者从关东来,夜里经过华阴平舒道,有一个人手拿着玉璧拦住使者,说:”替我送给滈池君。”又说:”今年祖龙死。”使者问他为什么,那人却忽然不见,丢下玉璧走了。使者上呈玉璧,把以上的事一一告诉始皇。始皇默默无言,过了很久才说:”山鬼所知道的事,本来就不超过一年。”退朝又说:”祖龙就是人的祖先。”命令御府查看玉璧,竟然是二十八年巡行天下时,渡和江祭江神所丢进水里的那块。当时始皇占卜,卦象表示游徙活动才吉祥。便迁移三万户人家到北河、榆中地区,赐他们民爵一级。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日,始皇出游天下。左丞相李斯随行,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幼子胡亥羡慕始皇的出游,请求跟随,始皇应允了。十一月,到达云梦,向着九疑山遥祭虞舜。然后坐船沿长江顺流而下,游览籍柯,渡过海渚,途经丹阳,抵达钱塘。到浙江边,见水势汹险,于是西行一百二十里,从江面狭窄的余杭渡江。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眺望南海,并且立下石碑,刻写碑文歌颂自己的功德,碑文说:
“我大秦皇帝功业伟大,德惠远流。三十七年,亲自巡行天下,观览远方,于是登上会稽山,省察当地的风俗习惯,老百姓都端正庄敬,群臣歌功颂德,记录他的事迹,追述他的高明。圣明的皇帝君临天下,最开始奠定刑法制度,公布所策划的规章。初整法制,审定百官的职司,建立历久不变的纲纪。六国的诸候王专权作乱,贪婪乖张,傲慢凶狠,挟众逞强,暴虐百姓,为所欲为,倚仗武力而骄傲狂大,屡次发动军队,暗通间谍,图谋合纵,行为卑鄙,内里掩饰他们的奸谋,外面派兵前来侵略边境,于是战祸兴起。皇帝伸张正义与神威,诛伐他们,止息强暴,乱贼灭亡。于是圣德广布,六合以内都蒙受不尽的恩泽,统一天下,处理万机,使远近清平,谋划掌理一切,考察事物的名实,分别加以记载,使贵贱之人都自通其情,不论好坏陈述劝谏,没有丝毫隐情。他矫正百姓的过错,宣扬大义,凡是丈夫死了有儿子相伴而改嫁他人的,便是背弃死去的丈夫,不是贞节的女人。要以礼义来防禁内外,禁止淫乱的行为,男女必须洁身自爱,信实真诚。男子与别人的妻子通奸,杀死他也没有罪。男人行为端正,妻子却逃走另嫁他人,那么做儿子的就可以不认这个母亲。这些事情都必须着力感化,以使民风廉洁清明。伟大的政治措施,使民俗大变,全天下的人,都承受新的风气,蒙被美政,遵守规矩,和祥安泰,互相勉励,无不顺从政府的命令,个个秉性纯洁,人人乐于守法,天下永保太平。后世将恭敬地加以效法,恒常不变的法治将永久留传,国家社稷将千秋万世不会有大水覆舟的危险,随从的臣子都赞美功德,请求刻写这个石碑,垂示后人以美好的仪范。”
回程经过吴地,从江乘渡江,沿海北上,抵达琅琊。方士徐福等人到海中寻找仙药,好几年都没有找到,用去很多钱财,担心遭受谴责,于是对始皇说:”蓬莱仙药是可以拿到的,然而常常被大鲛鱼困扰,所以无法到达,请派些优秀射手和我们一起去,见到鲛鱼就用连弩射杀它。”始皇梦见自己和海神战斗,海神的形状好像人,询问解梦的博士,博士回答说:”海神的本来面目是无法看到的,它往往假借大鲛鱼或龙作替身,现在皇帝您祷告祭拜既完善又恭谨,却出现这个凶神,应该没法除掉它,而后善神才会来临。”于是命令下海的渔人备置捕大鱼的用具,亲自拿着连弩等待大鱼出来射它。从琅琊北上一直到荣成山,鲛鱼都没有出现。到之罘,果然出现了,射杀了一条。然后沿海西行。
到平原津,始皇病。始皇讨厌说死,群臣也就没有人敢讨论有关死的事情。始皇的病愈来愈严重,于是写了一封盖有玉玺的诏书给公子扶苏说:”回来参加丧事,到咸阳安葬。”诏书已经封口,放在中车府令赵高手里,还未交给送信的使者。七月丙寅日,始皇在少丘平台逝世。丞相李斯认为皇帝死在外地,担心皇子们和全国发生变故,于是秘不发丧。将棺木放置在辒凉车中,派始皇亲信的宦官陪乘,每到一地,依旧照常进餐,群臣和平常一样上奏国事,而由宦官从辒凉车内批准公文,只有始皇的儿子胡亥、赵高以及五、六个亲信的宦官知道皇帝已死。赵高曾经教导胡亥学习文字和治理讼狱的法律制度,胡亥私下对他很宠幸。赵高便和公子胡亥、丞相李斯暗地商量,打开始皇赐给公子扶苏的诏书,另外伪称丞相李斯受到皇帝在沙丘临死遗留下来的诏书,立公子胡亥为太子。又伪造了给公子扶苏和蒙恬的诏书,列举他们的罪过,命令他们自杀。这些事都记载在《李斯列传》中。胡亥等人继续前行,从井陉抵达九原,刚好遇上暑天,始皇的辒凉车发出臭味,于是命令随从官员,每个人的车上装载一石鲍鱼,使人分辨不出是什么东西发臭。
一行人一路从直道抵咸阳,才宣布始皇的丧事。太子胡亥即位,称为二世皇帝。九月,把始皇安葬在郦山。始皇即位不久,就挖凿整治郦山,等到他统一天下,又派了七十多万徒隶前往该地服劳役,向下穿凿至可见三重泉水的地下,灌下铜汁后放置外棺,又在坑冢内修作宫殿和百官的位次,藏满稀奇珍贵的宝物。命令工匠制造机动弓箭,有人盗墓一接近就会触动机关被箭射死。拿水银作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机器灌输,上面图绘天文,下面布置地理,取人鱼的脂肪作蜡烛,预计能燃烧很久不会熄灭。二世皇帝说:”先皇帝的后宫姬妾,没有儿子的放出宫去,不是好办法。”因此命令她们殉葬,死去的人很多。已经下葬了,有人说,工匠们制造机关,奴隶们都知道,如此一来机密就会泄漏。安葬完毕,已经封闭中层墓门中的隧道,接着把外层墓门也完全闭死,工匠奴隶没有一个人能出来。然后在坟上种满草木,作成山的模样。
二世皇帝元年,胡亥二十一岁。赵高担任郎中令,任职当权。二世下诏书增加始皇祠庙中的祭牲数目,以及山川祭祀等各种礼仪。命令群臣讨论推尊始皇的庙号。群臣都跪在地上磕着头劝道:”从前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即使万世以后也不宜稍加增减。现在始皇庙是最尊崇的祖庙,四海之内都进献本地的物产来增加祭品,一切礼数都已经完备了,不能再加。先王的陵庙有的在西雍,有的在咸阳。依昭仪节天子应当亲自奉酒祭拜始皇庙。从襄公以下的庙都应废去。现在所设祖庙一共七座,群臣依礼前去祭拜。就推尊始皇庙为皇帝始祖庙吧!皇帝还是自称为’朕’。”
二世和赵高商量说:”我年纪轻,刚即位不久,老百姓尚未归附,以前先皇帝巡行天下郡县来显示强大,以神威震服海内。现在我静悄悄不去巡行出游,就表现得微弱,就无法统治天下。”春天,二世皇帝到东方巡行郡县,李斯跟随。抵达碣石,沿着海,南行到会稽,在从前始皇所立石碑上,全部刻上字,石旁附刻随从大臣姓名,以显示始皇的功业盛德。
二世皇帝说:”这些石刻都是当年始皇帝树立起来的。现在沿袭了皇帝名号,而这些碑辞又不称始皇帝,以后年岁久了,倒像是后代嗣位的皇帝所建。这样始皇的功德就无法称扬了。”丞相李斯、冯去疾、御史大夫德冒死进言:”请求把这道诏书详细刻在石碑上,如此便明白了。”二世回答说:”可以。”于是到辽东后返回。
这时二世乃沿用赵高的谋划,申明法令。于是二世暗中和赵高商议说:”大臣不服从,官吏的权威还很大,还有皇子们必然会与我争权,怎么办呢?”赵高说:”我本来就想说了,只是不敢说罢了。先皇帝的大臣都是国内经历好几代有名望的贵人,积累了大功劳,世代相传很久了。而我原是微小卑贱,侥幸得到陛下的抬举,使我居处高位,掌管朝廷大事,大臣们很不高兴,只在表面上服从我,心里实在不服气。现在陛下何不利用巡行的机会,把郡县守尉犯罪的都杀掉呢?这样就大处说,可以威震天下,就小处说,也可以除去一些陛下平生讨厌的人。现今的大势不能师法文治,而是决定于武力。陛下就顺时势做去,不要犹豫,趁群臣尚未来得及谋算。圣明的君王也可以收罗任用怀才不遇的人。低贱的使他尊贵,困苦的使他富裕,疏远的让他亲近,那么上下归附,国家便安定了。”二世说:”好。”于是诛杀大臣以及诸皇子,又假借罪名牵连逮捕近侍小臣如中郎、外郎、散郎,没有一个能免罪,在杜县杀了六个皇子,皇子将闾兄弟三人被囚禁在内宫,判罪独在最后。二世派遣使者命令将闾说:”你们身为皇子,却不尽臣职,论罪当死,宫吏就要执行刑罚了。”将闾说:”宫廷内的礼仪,我从来就不敢不顺从,朝廷上的位次,我从来就不敢失掉礼节,承受君命言语应答我也未尝错用措辞,怎么倒说我不尽臣职呢?我希望知道自己真正的罪名而后死去。”使者说:”我不能参与谋议,只知道奉诏书办事!”将闾于是仰天大叫三声,说:”天啊!我没有罪!”兄弟三人都痛哭流涕,然后拔剑自杀。皇室震惊恐慌。群臣劝谏的被认为是诽谤朝廷,大臣只好谄媚奉承,以保守俸禄,百姓无不震动恐惧。
四月,二世皇帝回到咸阳,说道:”先皇帝因为咸阳宫太小,所以营建阿房宫,宫室还未完成,遇到先帝驾崩,工程停止,让修建者去郦山填土。郦山陵墓已经修好了,如今放下阿房宫不完工,就是在表明先皇帝举措有错。”于是着手恢复阿房宫的营建工作。同时派兵安抚四方夷狄,一切依照始皇的计策。征召身强力壮的人五万守卫咸阳,命令教习射御。这批人加上狗马禽兽,每天耗费许多粮食,预计存粮不足支应,就向郡县调敛,命令转运粮食饲料的人员都自带粮食,咸阳三百里内,不准食用这些谷物。法律更加严厉苛刻。
七月,屯戍的士卒陈胜等人在楚地起兵造反,号称张楚。陈胜自立为楚王,驻扎在陈县,派遣部将攻掠各地。崤山以东郡县因为年年收成不好,再加上秦官吏的逼迫,于是杀掉他们的郡守、丞尉、令丞,造起反来。他们和陈胜遥相呼应,彼此推立为诸侯王,联合兵力向西进军,打着伐秦的旗号,多到无法计算。使者从东方回来,把造反的事报告二世,二世皇帝非常生气,将他关入监牢。以后使者回来,二世问他,使者便回答说:”只是一些盗贼而已,郡县的太守丞尉正在捕捉,如今全部抓到了,不必担忧。”二世很高兴。这时武臣自立为赵王,魏咎称魏王,田儋称齐王,沛公起义于沛县,项梁起兵会稽郡。
二年冬天,陈胜所派将军周章等人西进到戏水,有兵几十万。二世大吃一惊,和群臣商量说:”怎么办呢?”少府章邯说:”盗贼已经逼近了,人马众多,作战力强,现在调动邻近各县军队已来不及了。郦山刑徒很多,请陛下赦免他们,发给兵器,让他们去抵抗盗贼。”于是二世大赦天下,派章邯将兵,大败周章的部队,在曹阳杀了周章。二世又加派长史司马欣、董翳辅助章邯向盗贼进攻,在城父攻杀陈胜,在定陶击败项梁,在临济灭了魏咎。楚地盗贼名将都已死去,章邯于是渡河北行,到巨鹿去攻打赵王歇等人。
赵高游说二世说:”先皇帝统治天下的时间长,所以群臣不敢胡作妄为,进说谗言。现今陛下年轻,又刚即位,怎么可以和公卿在朝廷之上决议大事呢?事情若有差错,是向群臣暴露短处。何况天子称朕,本来就是不听他人的声音的。”于是二世经常居处在禁门之中,和赵高决议各种事情。自此以后公卿很少看到皇帝。盗贼愈来愈多,征调关中士卒东击盗贼也就无法停止,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劝谏道:”关东成群的盗贼同时兴起,我朝发兵讨伐,杀死贼人众多,仍不能消灭他们。盗贼如此众多,主要是因为屯戍、漕运、建筑等各种劳役太多太苦,贼税太重。请求皇帝停止修建阿房宫,服劳役的人便可以减少,同时让戍守边疆的人回归故里。”二世说:”我听韩非子说过:’尧舜的时候,用山中采来的木头作椽,不加雕琢,用茅草盖房子不加剪裁,用瓦碗吃饭,用瓦罐喝水,即使是看门的养卒也不会如此简陋。大禹凿通龙门,疏通大夏,疏导黄河,引水入海;亲自拿着铲泥的锹,整天泡在水里,辛劳得小腿上毛都没有了,即使是奴隶的劳苦也不会比这更厉害。’我认为凡是贵有天下的人,可以随心所欲,畅所欲为。君主重在修明刑法,在下的臣民就不敢乱来,用这个方法,就可以统治天下了。像那虞夏的帝王,贵为天子,还亲自担负起穷苦之事,用以安抚百姓,那还有什么好效法的呢?我尽管尊称万乘之主,却没有万乘之实,所以我想造千乘的车驾,设万乘的徒众,来符合我的名号。而且先皇帝出身诸侯,兼并了天下。天下已经安定,对外排除四方夷狄,使边境安宁。建筑宫室以显示他深得民心,而你们是亲眼看到先皇帝的宏大功业的。而我刚刚即位,仅仅二年之间,就盗贼并起。你们既无办法禁止,又要废弃先皇帝所作之事,上无以报答先皇帝,下不能为我尽忠竭力,有什么资格官居高位呢?”二世把去疾、李斯、冯劫打入监牢,冯去疾以及冯劫说:”将相不能受侮辱。”于是自杀。李斯被囚禁,遭受五刑。
三年,章邯等人率领军队围攻巨鹿。楚国上将军项羽率楚军前往援救。冬天,赵高升任丞相,终于审决李斯的案件,把他杀了。夏季,章邯等人屡次战败后撤。二世派使者责备他,章邯心里害怕,让长史司马欣请求指示。赵高不肯接见,也不给批示。司马欣害怕逃走,赵高派人追捕,没追到。司马欣去见章邯说:”赵高在朝廷里总揽大权,将军您有功劳是死,没有功劳更是死路一条。”项羽的军队进击秦军非常急迫,俘虏了王离,章邯等人便率部投降诸侯。八月己亥,赵高想作乱,担心群臣不听使唤,因此先设法试验,拿着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你错了,怎么把鹿当作马?”赵高就问左右大臣,大臣们有的不回答,有的说是马以阿谀赵高,有的说是鹿,赵高便把说是鹿的人暗记下来,假借名义予以处罚。从此以后大臣们都非常害怕赵高。
赵高以前屡次说关东的贼兵不可能大有作为,到了项羽在巨鹿附近俘虏了秦将王离等人后乘胜推进,而章邯的军队一再败退,才上书请求加派援军。而燕、赵、齐、楚、韩、魏各国都各自拥立君王,从函谷关以东大抵全部背叛秦朝官吏,响应诸侯。诸侯们率领自己的军队向西推进,沛公带着数万人已经攻陷了武关,派人暗地里招降赵高。赵高害怕二世发怒,遭到杀身之祸,于是推说生病,不肯朝见。二世梦见白虎咬死他车驾上的左骖马,然后二世杀死了它,心里闷闷不乐,觉得奇怪,便去问解梦的人。解梦的人说:”泾水神作怪。”二世于是在望夷宫斋戒沐浴,想拜祭泾水神,把四匹白马当祭品沉进水里,派遣使者责备赵高有关盗贼的事。赵高心里畏惧,就暗地里和女婿咸阳令阎乐以及弟弟赵成谋划说:”君上不听劝谏,现在事情紧急,就将罪过推到我们家来。我想把皇帝废了,另立公子婴作皇帝。公子婴仁慈俭约,百姓都信任他。”于是叫郎中令作内应,诈称有大批盗贼来到,命令阎乐召集官吏发兵追讨。又怕阎乐有二心,便劫持他的母亲拘禁在赵高府内作人质。派他率领吏卒一千多人到望夷宫的殿门去,绑起卫令仆射,说:”盗贼进到宫里去了,为何不阻止呢?”卫令回答说:”房子周围设有卫士,防守十分严谨,哪有盗贼敢跑到宫里去。”阎乐便斩了卫令,领着吏卒直冲进去,边走边放箭,郎官宦官大惊失色,有的逃走,有的抵抗,抵抗的都被杀死,死了几十人。郎中令和阎乐一起进入二世的房间,用箭射中二世的帷幄。二世大怒,命令左右近卫拿下叛贼,左右近卫都惶恐畏惧不敢格斗。旁边有一个宦官陪侍着二世不敢离开,二世逃入内房,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我竟落到这种地步!”这个宦官回答说:”正因此我才能保全性命。假如我早说了,就早已经被您杀了,哪里能活到今天?”阎乐上前当面数落二世说:”你这个人骄狂放肆,杀人不眨眼,无道极了。天下共同背叛你,你自己想想该怎么办吧!”二世说:”我可以见见丞相吗?”阎乐说:”不行。”二世说:”我愿得到一个郡作郡王。”阎乐不应。又说:”愿意作万户侯。”阎乐还是不应。二世说:”希望能和妻子儿女做一个平常百姓,待遇与诸公子一样。”阎乐说:”我接受丞相的命令,替天下人杀死你,你即使说得再多,我也不敢替你报告。”然后阎乐指挥他的士兵上前,二世只好自杀。
阎乐回来报告赵高,于是赵高把所有的大臣、公子召集起来,向他们宣布诛杀二世的情况。他说:”秦本来只是诸侯国,到了始皇才君临天下,所以称皇帝。现在六国再度称王独立,秦国地方更狭小了,竟然用虚有的名号称帝,不行。应该依旧像以前一样称王,才恰当。”于是赵高立二世哥哥的儿子公子婴为秦王,用平民的礼在杜南宜春苑中埋葬了二世。赵高让子婴斋戒,到祖庙参拜祖先后才接受玉玺。斋戒了五天,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商量说:”丞相赵高在望夷宫杀死二世皇帝,害怕群臣诛戮他,才假装申张大义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和楚约定好,灭掉秦的宗室称王关中,现在要我斋戒拜祭祖庙,这是想在祖庙里把我杀了。我装病不去,丞相必须亲自来请,来了就杀掉他。”赵高派了好几个人去请子婴,子婴不动,赵高果然自己来了,说道:”朝见宗庙是大事,君王为什么不去呢?”子婴就在斋戒的宫殿里刺杀了赵高,诛灭赵高三族。子婴当了四十六天的秦王,楚将沛公攻破秦军进入武关,进军灞上,派人去招降子婴。子婴用绶带系着脖颈,坐白马白车,捧着天子的玉玺符节,在轵道旁投降。沛公于是进入咸阳,封闭宫室府库,回军灞上。一个多月后,诸侯的大军来到,项羽为诸侯盟主,杀死子婴以及秦朝众公子和皇族,接着屠灭咸阳,烧毁宫室,俘虏儿童妇女,没收珍宝财物,由诸侯们平分。灭秦以后,把秦国土地分成三国,名为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主持政令,赐封诸侯王,秦国至此灭亡。又过了五年,天下被汉朝统一。
太史公说:”秦的祖先伯益,曾在虞舜时建立功勋,受封土地,受赐姓氏。到夏、商之时,没落分散。到周朝衰落,秦兴起于西方边疆地带。从穆公以来,慢慢地吞食诸侯,终于由始皇统一天下。始皇自认为功劳比五帝还大,领土比三王还广,竟耻于与三皇五帝相提并论。对此贾谊说得非常精当:
秦兼并崤山以东诸侯三十多郡,修治渡口关隘,据守险要,训练军队,勤加戒备。然而陈胜只不过依靠数百个散乱的戍卒,奋臂一声呐喊,也不需要弓戟利器,仅凭着锄把木棍,走到有人家的地方就有人送上粮食,竟然横行天下。秦国险要之地守不住了,关口桥梁保不得了,长戟无法攻刺,强弩无法发射。楚国的大军便深入秦地,攻入鸿门,连篱笆一样的障碍都未曾遇到。于是崤山以东地区大乱,诸侯纷纷兴起,豪杰们争相自立为王。秦派章邯领兵,章邯东征,趁机凭借武力,暗通诸侯打朝廷的主意。秦朝群臣的不可信任,由此可见一斑。子婴即位,仍不醒悟,假如他具备一般君主的才能,只要仅仅得到中等资质的臣僚佐,崤山以东虽然一片混乱,秦国故土仍然可以保全,宗庙祭祀也不致断绝。
秦国四周,山水环绕,天然屏障,十分坚固。从穆公以来至于始皇,二十多个君王,大多是称雄诸侯。这难道是代代贤能吗?是先天的地势使然。再说天下曾经同心协力联合起来攻打秦国,当时贤士能人会聚一起,有良将率领各国的军队,有贤相沟通彼此的计谋,结果被险阻困扰无法前进,秦国于是诱敌深入,替诸侯打开关塞,而六国百万雄师却败北溃散。这难道是力量和智慧不够吗?是地势不利、地形不便啊!秦国将小邑并成大城,军队驻守着险要的关塞,堡垒筑得高高的不肯出战,闭起关门,据守要塞,拿着武器,只要严密守备就够了。诸侯们由匹夫兴起,为了利益才联结一起,并非有上古圣王的德行,他们的交往并不亲密,属下并未亲附,名义上喊着亡秦,其实是在谋个人的私利。他们眼见秦国坚固难犯,必然撤退军队。然后保守秦国的领土,让民众休养生息,坐等各国的衰微,到时候收拾残弱,扶助疲困,以号令大国的诸侯,如此不怕不能在海内称心如意了。地位贵为天子,拥有天下财富,最后自身不免于被人活捉,那都是因为挽救危败的措施不对啊!
始皇自我陶醉,对六国败亡的原因不加审察,一错到底,不知改正。到了二世,仍因循过失,又残暴凶虐加重祸端。公子婴势单力薄,无人亲附,忧惧软弱罕有辅佐。这三个君主迷惑到死都不曾觉悟,身死国灭不是很应该的吗?在这时候,世间并非没有深思熟虑知权通变的人士,然而所以不竭尽忠诚劝谏过失,是因为秦国的风习有太多禁忌,忠言还未说完,却已经被杀戮了。所以在下的士人必须贴耳倾听,站稳脚跟,闭口无言。所以这三个君王行为背离大道,忠贞的臣子不敢向他劝谏,智慧的士人不敢为他谋划天下早已经大乱,皇帝还在梦中,这难道不是很悲哀吗?先王知道壅塞蒙蔽会损害国基,因此设置公卿大夫,来整饬法制,设立刑律,而后天下太平。国势强的时候,可以禁止残暴诛伐乱贼,威服天下;国势微弱的时候,也有五伯之长尊王攘夷代君征讨,而诸侯无不顺从。虽然势削力弱,但内守国土,外亲强国,政权便存而不亡。所以秦朝强盛时律令繁重,刑法严厉,天下震惊,一到衰微,老百姓怨恨忿怒,海内群起背叛。周朝的政纲合乎大道,所以传国千余年,王统祭祀不断。而秦朝政纲与策略全盘皆错,所以江山社稷难得长久。由此来看,安定和危乱的统治彼此相差实在太远了。俗语说:’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就是以后行事的师鉴。’所以有德的君子治理国家,详观远古的得失,考察当今的举措,再参酌士人的谋划,研究兴盛衰亡的原因,忖度权利威势的合宜,使得黜陟赏罚有先后,变化改革合时宜,所以历时长久而国家安定。
秦孝公凭借崤山和函谷关的坚固。拥有雍州之地,君臣坚定地防守,而觊觎周朝王权,有收拾天下,攻取宇内的野心,有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宏愿。在这个封候,商鞅辅佐他,对内修订法度,专心致力于农桑耕织,修治攻战守备,向外连衡,使诸侯之间彼此争斗,于是秦国垂手取得西河以外的大片土地。
孝公死后,惠王、武王继承祖宗的旧业,依照先王遗留下来的政策,向南兼并汉中,向西并吞巴蜀,向东割取肥田沃地,占据重要的州郡。诸侯害怕了,订盟合纵,共同谋划削弱秦国,不敢吝惜珍贵的财物、肥美的土地,广收天下的才智之士,联合武力,缔结盟约,合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都睿智明慧而又忠诚信实,宽厚而又爱惜人才,他们尊敬贤人礼遇勇士,共同团结抗秦来离散秦国的连横,集合起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各国的军队。这时六国的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一班人为他们出谋划策,有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各国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将统帅各国的军队。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国的土地,超过百万的大军,闯过关隘来攻打秦国。秦开关迎击敌军,九国的军队犹豫畏惧,逃散而不敢前进。秦国不费一箭一镞,天下诸侯已经疲困不堪。因此合纵拆散,盟约解除,互相争着割裂国土去侍奉秦国。秦国绰有余裕,趁弊控制诸侯,追逐败亡的诸侯,杀敌百万,流血多到可以漂起盾牌。趁着战胜的方便,宰割各国,分裂各国疆土,使强国请求称臣,弱国入朝进贡。传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在位时间很短,国家平安无事。
到秦王政即位,继承六代先王的威烈,像挥鞭驱马一样统御海内,吞并东西二周,灭亡诸侯,登天子之位而控制全国,用刑罚驱策天下百姓,威势震动四海。他向南夺取百越的土地,在那里设置桂林、象郡。百越的君长俯首系颈,性命全交给秦朝的下层官吏。又派遣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将匈奴赶得后退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六国士人不敢弯弓报怨。于是一举废掉先王法度,焚烧百家著作,意在愚弄百姓。平毁城池,杀戮豪杰,没收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悉数销毁,铸成钟鐻及十二座铜人,企图削减民众的力量。然后登华山建坚城,依靠着黄河,在岸边修治渡口,据守着亿丈高的城池,面临深不可测的溪谷,作为固守之地。派良将守卫险阻,用亲信臣子,精锐的军队,陈列锐利的武器,严厉检查往来的行人,天下因此平定下来。始皇自以为关中的坚固,就好像是千里金城,子孙代代为帝王,万世的功业永远无虞了。
始皇死后,他的余威还振动着四夷。陈胜只不过是贫穷人家的子弟,是一个靠耕田为生的普通百姓,一个被征发守边的平凡戍卒,论才智不及中等,没有仲尼、墨翟的贤能,陶朱、猗顿的豪富,置身于行阵卒伍之间,崛起于什长百长之中,带着疲惫的士卒,领着数百个徒众转过来攻打秦朝,砍下树枝当作兵器,举起竹竿当作旗帜,一呼百应,携带粮食追随,好比影子跟着形体,山东豪杰之士因此同时兴起,而后把秦朝皇族杀鸡似的灭了。
这时秦的领土威势并非削小微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坚固还和从前一样;陈胜的地位,也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各国的国君尊贵,锄柄和木棒,并不比钩戟长矛锐利,流徙戍边的士卒,并不比九国联军强大,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绝对不及先前六国谋士的高明,然而成败结局完全不同,成就的功业完全相反。假如让崤山以东的诸侯和陈胜较量长短大小,比较权势力量,实在不可能相提并论。然而秦国仅仅凭借着弹丸之地,夺取了诸侯的权力,招揽八州的诸侯,让他们称臣达一百多年。然后以六国为国土,以崤山和函谷关为内宫,然而一个平常人起兵发难,就七庙崩毁,国家灭亡,国君被人杀掉,被天下笑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只因为不施仁义,而且攻取天下与守住天下的情势大不相同啊!
秦始皇统一全国,兼并诸侯,南面称帝,修养天下百姓,全国人皆归顺,像这样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近古以来很久就没有帝王了。周室衰微,五霸又相继死去,天子的威令无法下达,所以诸侯们仰赖武力,相互征伐,国势强的侵凌弱的,人口多的残暴少的,争斗不休,老百姓感到疲惫凋敝。现在秦皇南面称帝而统一天下,是在上有了天子。老百姓希望得到安定的生活,保全性命,所以没有谁不虚心信赖君王,在这个时候,守住神威,稳定基业,安定或危亡的关键就全在这里了。
秦始皇怀着贪婪卑鄙的心志,肆行个人专断的智谋,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废灭王者的仁政,树立私人的权威,禁止诗书古籍,执行酷烈刑法,凡事先存诈伪暴力,把仁义丢在后头,以暴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要知道兼并天下虽然崇尚武力,安定百姓则贵在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取与守的方法完全不同。秦朝已经脱离了战国诸侯纷争的局面,步入全面统一的时代,然而治国方略不变,政令不改,这样他夺取天下与保守天下的方法并没有什么不同。未见过有他这样孤立无助地统治天下的例子,所以他的灭亡是可以站着等待了。假使秦王能斟酌一下上古的行事,以及殷周的治迹,来确立行政方针,以后即使出现淫虐骄狂的君王,也还不至于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三代的君王建立国家,名位号令显著完美,丰功伟业长久不灭。
如今二世即位,天下人无不伸长脖子,想看看新皇帝的政令。大抵寒冷的人只要有小袄穿就觉得温暖,饥饿的人只要有糟糠吃就觉得甘甜。天下百姓的愁苦,正是新皇帝最好的资本。这就是说,对于劳苦的民众,只要施予点小恩小惠,很容易被视作大仁大德。那时如果二世皇帝具备一般平庸君王所应有的德行,任用忠臣贤人,君臣同心,多为国内的百姓考虑,穿上丧服先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土分民,赐封功臣后代,封国立君,用礼义治理天下,使监狱里没有被囚禁的人,而且免去刑杀,除去妻儿子女连坐等污秽罪名,使罪人返乡,打开仓库,散发钱财,赈济穷困,减轻赋税,省除徭役,帮助百姓解决急难,减省刑法,使他们存有后退之路,人人都能重新作人,检点言行,修养道德,各自洁身自爱,满足全国百姓的期望,而且以仁德威振天下,天下人就纷纷归附了。四海之内欢欢喜喜各自安居乐业,惟恐再有任何变乱,即使出现几个刁民,也不致一起背离君上,那么图谋不轨的臣下就无法伪饰他的诡诈,暴乱奸邪就可以消灭了。二世不采用这种办法,反而更加暴虐无道,残杀宗室,迫害百姓,再度修筑阿房宫,刑罚繁苛,诛杀贤良,吏治苛刻艰深,赏罚不当,赋税聚敛无度,天下混乱多事,官吏无法治理,百姓十分穷困而君王一点也不怜恤。于是奸诈群起,上下互相包庇,遭受罪罚的人比比皆是,受刑将杀的罪犯充塞道路,天下民众的痛苦已无以复加。从君卿以下至于百姓,人人怀着自危的心理,亲身处在穷苦的困境,无人能安心于各自的位置,所以很容易动乱。所以陈胜不必具备武王、商汤的贤能,不必凭借公侯的尊位,在大泽乡奋臂一呼,天下人群起响应,实在是因为秦国民众遭受严重危难不得不寻找出路。因此先王善于洞察开端与结局的变化,懂得存亡的逆顺,所以治理民众务求使他们安定而已。民众安定,天下即使有背逆的臣子,必然没有人去附和他、拥护他。所谓安定的民众可以共同行善,危难的民众容易共同作恶,就是这个道理。贵为天子而且拥有天下的财富,自身却不免遭到杀戮,原因就在于纠正失误的措施是错上加错。这就是二世的过失。
秦襄公即位,在位十二年。开始建筑西畴。死后葬在西垂。襄公生文公。
文公即位,居住在西垂宫。在位五十年,死后也葬在西垂。文公生静公。
静公还未即位就死了。静公生宪公。
宪公即位,在位十二年,居住在西新邑。死后葬在衙县。宪公生武公、德公、出子。
出子在位六年,居住在西陵。庶长弗忌、威累和参父三人带领着盗贼在鄙衍暗杀了出子,葬在衙县。武公继位。
武公在位二十年。居住平阳封宫。葬在宣阳聚东南。庶长弗忌等三人伏法被诛。德公继位。
德公在位两年,住在雍地在郑宫,生宣公、成公、穆公。葬在阳地。初次规定夏至后第三庚日为初伏,在城郭四门杀狗拜祭以减除热毒之气。
宣公在位十二年,居住阳宫,葬在阳地,首记记载闰月。
成公在位四年,住在雍地的宫里,葬在阳地。这时齐国北伐山戎、孤竹国。
穆公在位三十九年,周天子封他为诸侯霸主,葬在雍邑,穆公曾向守门之人求教,生有康公。
康公在位十二年,住在雍邑高寝,葬在竘社。康公生共公。
共公在位五年,住在雍邑高寝,葬在康公的南面。生桓公。
桓公在位二十七年,住在雍邑太寝,葬在义里丘北面。生景公。
景公在位四十年,住在雍邑高寝,葬在丘里南面。生毕公。
毕公在位三十六年,葬在车里北面。生夷公。
夷公未即位就死了,葬在左宫。生惠公。
惠公在位十年,葬在车里。惠公生有悼公。
悼公在位十五年,葬在僖公西面。生刺龚公。
刺龚公在位三十四年,葬在入里。生躁公、怀公。刺龚公十年,彗星出现。
躁公在位十四年,住在受寝,葬在悼公南面。躁公元年,彗星出现。
怀公从晋国回秦即位,在位四年,葬在栎圉。生灵公。大臣围攻怀公,怀公自杀。
灵公是昭子的儿子。住在泾阳,在位十年,葬在悼公西面。生有简公。
简公从晋国回来即位,在位十五年,葬在僖公西面。生惠公。简公七年,初次准许百官佩戴刀剑。
惠公在位十三年,葬在陵圉。
生出公。出公在位二年,自杀而死,葬在雍邑。
献公在位二十三年,葬在嚣圉。生孝公。
孝公在位二十四年,葬在弟圉。生惠文王。孝公十三年开始建都咸阳。
惠文王在位二十七年,葬在公陵。生有悼武王。
悼武王在位四年,葬在永陵。
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葬在茞阳。
生孝文王。孝文王在位一年,葬在寿陵。生庄襄王。
庄襄王在位三年,葬在茞阳。生始皇帝。这时吕不韦为丞相。
献公在位的第七年,开始设置集市。十年,编立户籍,五家一比,相互连坐。
孝公即位十六年,当时桃李冬天开花。
惠文王十九年即位,第二年开始铸造钱币。有一个新生婴儿说:”秦国将称王。”
悼武王十九岁即位,即位第二年渭水变红,经前后达三天之久。
昭襄王十九岁即位,即位第四年开辟井田疆界。
孝文王五十三岁即位。
庄襄王三十二岁即位,即位第二年攻取太原。庄襄王元年,大赦天下,推崇先王的功臣,广施仁德,亲厚骨肉,对百姓散布恩惠德泽。这时东周和诸侯算计秦国,秦派相国吕不韦诛讨,占领东周。但秦国不断绝东周的祭祀,将阳人聚赐给周君,让他在那里继续周朝的祭祀。
始皇在位三十七年,葬在郦山。生二世皇帝。始皇十三岁即位。
秦二世皇帝在位三年,葬在宜春。赵高为丞相,封武安侯。二世十二岁即位。
以上秦襄公到二世皇帝共计六百一十年。
孝明皇帝十七年十五日乙丑,按:周朝的国运已经过去,而汉朝的仁德还孕育着不足以替代周朝,所以秦朝便刚好补上这个空缺。始皇政凶暴残酷,而他十三岁即跻身诸侯王之列,兼并了天下,放纵情欲为所欲为,却又能养育宗室亲族,在位三十七年军威无所不至,制定法律政令留给后代帝王,这或许是得到圣人的威灵。河神授予了图录,凭借狼星、狐星的力量,巧用参星、伐星的威风,终于能驱除天下的诸侯,统一四海,号称始皇。始皇既死,胡亥愚蠢到了极致,郦山的陵墓尚未修筑好,就下令再度修建阿房宫,说是完成始皇遗留下的计划,又说凡是贵有天下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大臣劝阻他时,他便说是想废掉先帝的功业,以此诛杀了李斯、冯去疾,重用佞臣赵高。二世的话实在叫人听了痛心,就好像长了颗人头,却像畜牲一样狂吠乱叫。他不是借着帝王的权威就无法如此残暴,不是如此深积凶残就不会轻易身死国灭,到最后君位无法保存,这是残暴加速了他的灭亡。即使据守着地形险阻的王国,也是无法长存的。
子婴接着二世即位,头戴玉做的皇冠,身佩华美的祖绶,乘坐着以黄缯作盖的帝王之车,后面随从着百官去谒拜先王的祖庙。如果是小人登上不合自己身份的位子,没有不恍恍惚惚心里失去主宰的,整天苟且偷安,鬼混日子。而子婴却能够深思远虑,父子三个运用权谋,在一室之内就近出手,杀掉赵高这个奸臣,替先帝诛讨贼人。赵高死后,没想到宾客姻亲都还未完全慰劳,饭还来不及吞下,酒还来不及沾到嘴唇,楚国的大军攻破了关中,真命天子已登临灞上。他只得素车白马,颈系绶带,捧着玉玺符节投降高祖。想郑伯当年左手茅旌,右手鸾刀,肉袒迎接,曾使庄王后退三舍。只可惜秦的灭亡就如同已经泛滥的河水不能再堵塞,腐烂掉的鱼无法再保全。贾谊和司马迁说:”如果当时子婴具备一点普通君主的才能,只要仅仅得到中等资质的臣佐,山东虽然混乱,秦朝国土仍然可以保存,宗庙祭祀就不会断绝。”其实秦的衰败是一代代积累而成,天下早已分崩离析不可收拾了,即使具备周公的雄才伟略,也是无计可施,却要归罪即位仅仅几天的子婴,岂非大错特错。世俗相传说秦始皇第一个造下罪恶,胡亥达到顶点,这话很有道理。贾谊、司马迁又指责子婴,说秦地本来可以保全,这就是不通达时变的说法了。纪季把酅邑献给齐国,《春秋》不直指他的姓名。我读《秦纪》,读到子婴车裂赵高一节,未尝不赞佩他的决断,而怜悯他的志气。子婴可以说是死生大义都已经完备了。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