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风水的形势法陈泰先编著最新章节-免费小说-全文免费阅读-陈泰先编著作品-小说大全-七猫免费小说-七猫中文网
第四章 中国风水的形势法
书名: 中国风水知识全知道 作者: 陈泰先编著 本章字数: 21305 更新时间: 2025-04-09 14:16:18
形势法,注重在空间形象上达到天地人合一,注重形峦,所以又称“形法”。风水形势派从选择地形、地势、自然环境条件出发,讲究龙、砂、水等客观实在的形势。就其本质来说,实际上就是运用自然山水环境、建筑形体、装修设计等要素,使建筑物能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在身心感受和视觉上达到最佳效果。
1.风水形势法的理论综述
风水形势法注重在自然山水、空间形象上达到天地人合一,注重形峦,诸如:“千尺为势,百尺为形”,所以又称“形法”。
风水理气法注重在时间序列上达到天地人合一,以及龙水合一且龙水内外气达到三吉六秀的标准,所以也叫“理法”。
中国风水学中“形法”主要为选址择形之用;“理法”则偏重于确定宅、室内外的方位气场。因城镇同一街道的建筑物“户户毗邻”排列,外在的龙、穴、砂、水的影响几乎完全相同,很难再以传统“形势”法分出高下,于是“理法”风水就此脱颖而出。
风水师凭经验和风水原理用眼睛来审势察形是判断风水好坏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勘察风水的第一步。“形”是指眼前近处的自然山水和阴阳宅所表现的基本形象和状态。在中国风水学上,龙脉的“蜂腰鹤膝”,峰砂的“尖齐高耸”、“方圆秀丽”,水的“屈曲”、“清亮”等,都属于“形”。“势”是指远处的自然山水表现出来的样子和事物运动变化情况。龙脉从远方蜿蜒而来的急缓变化情况就属于“势”,水从远方而来的变化情况也属于“势”。风水形势法的一个重要法则是水的运动情况“忌乎湍急”。水流过急,地势陡峭的地方,不适合作为人的居住地和墓地。吉利的地方应该是“势来形应”。比如住宅小区里的人工小河在小区内弯曲回环,坟墓前后左右都有峰砂且明堂前河流蜿蜒屈曲,这都遵循了风水的形势法则。
风水形势派从选择地形、地势、自然环境条件出发,讲究龙、砂、水等客观实在的形势,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因而具有可信性。就形势派的本质来说,实际上就是运用自然山水环境、建筑形体、装修设计等要素,使建筑物能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在身心感受和视觉上达到最佳效果。
最佳人居风水布局
说明:取背山面水之向后方偏右的1代表祖山
前方的8代表朝山后方的2代表少祖山
宅地后的3代表玄武山从远到近蜿蜒而来的1、2、3构成龙脉
左方的4代表青龙砂右方的5代表白虎砂
左右最外围的6代表护山房子前面的7代表案山
河流两边的9代表水口砂10代表出水口
穴位于青龙白虎的连线(横线)与玄武山案山的连线(竖线)的十字中心
图中椭圆形部分是山环水抱的吉祥地
对于九州山川大风水之形势,南宋著名理学家、天文学家并精通堪舆风水术的朱熹评论更精彩,他说:冀都是正天地中间,好个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云中正高脊处。自脊以西之水,则西流入于龙门西河;自脊以东之水,则东流入于海。前面一条黄河环绕。右畔是华山耸立,为虎;自华来至中,为嵩山;是为前案;遂过去为泰山,耸于左,是为龙。淮南诸山是第二重案;江南诸山及五岭,又第三四重案。尧都中原,风水极佳。左河东,太行诸山相绕,海岛诸山亦皆相向,右河南绕,直至太行山凑海。第二重自蜀中出湖南,出庐山诸山,第三重自五岭至明、越,又黑水之类,自北缠绕至南海。故古今建都之地,皆莫过于冀都。(《来子性理语类》卷二)
朱熹这段论述集中地反映了传统风水形势学的基本原则。朱熹的论述正如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评论的:“再没有其他地方的人表现得像中国人那样热心体现他们伟大的设想‘人不能离开自然’的原则,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自然不在话下,城乡中也经常呈现一种‘宇宙图案’的感觉,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转引自王其享《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风水形势法对风水环境的要求总结为五大要素:龙、砂、水、穴、向。辨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这是风水形势法的五大步骤。五大要素的最佳组合是:龙要真、砂要秀、穴要真、水要抱、向要吉。形势法不因强调“形”而否定“气”,该法认为:地势高低决定“气”之大小,“气行乎地中”,“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气”是“形”的内在构成,“形”是“气”的外部表现,“形”吉,则“气”好;“气”吉,则“形”秀,反之,“气”凶,则“形”粗顽。地中储藏着一种生机勃勃的“阴阳气”叫做“生气”,人们看不见“生气”,只有按照地形、地势和水流情况,才能找到有“生气”的地方,这样的吉地、吉宅非常养人,并给人们带来成功的希望。
风水形势法涉及的相关术语很多,比如:祖山、少祖山、玄武山、护山、青龙砂、白虎砂、水口砂、水口、穴等,用图说明如上图。
2.风水学中“形”和“势”缺一不可
所谓形,就是结穴之山的形状。形是融势聚气的关键所在。生气因势而行,又因形而止。《葬经》上说:“形止气蓄,化生万物,为上地也。”因此,形是对势的总结。如果没有好形,那么则势不能止气不能凝聚,葬者没有依靠。形有大小、高低、肥瘠、俯仰、正侧之分,风水家大致将其分为圆、扁、直、曲、方、凹六体。对它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止,行则势不住、气不聚。《管氏地理指蒙》曰:“形必欲止,止则污藏而有容。”第二,要藏,露则气散于飘风。《管氏地理指蒙》曰:“形不欲露,露则气散于高峰。”第三,要方正,斜泻破碎则秽气所生。第四,要呈圆环状,堂同周密,如此则气聚而有融。
山形的吉凶就是穴的吉凶,穴的吉凶就是人的吉凶。形好则人吉,凡是葬在粗恶、臃肿、峻急、突露、剥削、孤单、散漫、残破的山上,都可能有凶灾破死不测的灾祸。关于山形的吉凶,《葬经》是这样说的:“形如负扆(扆,古代的一种屏风。——编者注),有垄中峙,法葬其止,王侯崛起;形如燕巢,法葬其曲,胙土分茅;形如侧垒,后冈远来,前应曲回,九棘三槐;形如覆釜,其岭可富;形如植冠,永昌且欢;形如投算,百事昏乱;形如乱衣,炻女淫妻;形如灰囊,灾舍焚仓;形如覆舟,女病男囚;形如横几,子绕绝死;形如卧剑,诛夷逼督;形如仰刀,凶祸伏逃。”
“负扆”是说背后有像御屏一样的倚侍,“燕巢、侧垒、覆釜、植冠”说的是山形圆方平正;“胙土分茅”就是裂土受分封的意思,“九棘三槐”即九卿三公;“投算”是乱杂的意思,“灰囊”是指水泉砂砾之地;“诛夷”是要夷灭其家族的意思。
所谓势,是指龙脉发源后走向穴场时在起伏连绵中所呈现的各种态势。与形相比较,形近而势远,形小而势大。故欲认其形,先须观其势。《管氏地理指蒙·九龙三应第九十八》中有“寻龙先分九势”之说“形势蟠迎,朝宗顾祖,如舐尾之龙、回头之虎,为回龙;形势特达,发迹蜿蜒,如出林之兽、过海之船,为出洋龙;形势耸秀,峭峻高危,称降龙;形势拱辅,支节睦噌,如蜈蚣槎爪,玉带瓜藤,为生龙;形势翔集,奋迅悠扬,雁腾鹰举,两翼开张,凤舞鸾翔,双翅拱抱,称飞龙;形势蹲踞,安稳停蓄,如虎屯象驻、牛眠犀伏,称卧龙;形势磅礴,脉理淹延,如浮排仙掌、展诰铺毡,为隐龙;形势高远,峻险特宽,如仰天壶井、盛露金盘,称腾龙;形势依随,稠众环合,似走鹿驱羊,游鱼飞鸽,称领群龙。”
而不论何种龙,对其势的总体要求,依据缪希雍《葬经翼》的说法是:“势欲其来,不欲其去;欲其大,不欲其小;欲其强,不欲其弱;欲其异,不欲其常;欲其专,不欲其分;欲其逆,不欲其顺。”势来则气随之而来,势强大则气亦深厚,势不分则气亦不散。欲其异,即欲其奇特翔动,生机勃勃。逆顺指其止伏与否。欲其逆者,欲其奔腾而不雌伏如死龙。
因此,真正的上地佳穴,其龙脉之势,必如《葬书》所云:“若伏若连,其源自天,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其来若奔,其止若尸,若怀万宝而燕息,若具万善而洁齐(斋)。若膏之鼓,若器之贮,若龙若鸾,或腾或盘,禽伏兽蹲,若万乘之尊也。”
有势而后有形,有形而后有穴。寻得真龙真穴,子嗣才能受其荫福。倘于恶龙凶势下辨形立穴,则反道灾祸。故《葬书》云:“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势如巨浪,重岭叠嶂,千乘之葬,势如降龙,水绕云从,爵禄三公;势如重屋,茂草乔木,开府建国;势如惊蛇,屈曲徐斜,天国之家;势如矛戈,兵死形囚;势如流水,生人皆鬼。”
而形势,指龙脉与结穴之处的势态与形状。郭璞在《葬书》中说:“千尺为势,百尺为形。”注曰:“千尺言其远,招一枝山之来势也。百尺言其近,指一穴地之成形。”择穴的主要目的,是葬时乘以生气,而生气无形,唯有考其形然后可得。
形与势二者不可或缺。《葬书》中说“势来形止,是谓全气,全气之地,当葬其止。”葬法应讲究形与势的配合,势来须有形止,否则如过山无情,气不聚于此。形好须有势来,来脉不畅,穴为花假空穴。《葬书》中说“夫势与形顺者吉,势与形逆者凶,势吉形凶,百福希一;势凶形吉,祸不旋日。”在《地理秘抄·形势星辰》中则说:“秦汉时专论形势,唐宋时专论星辰。”
3.相地要先观水
中国风水将水视为重要的参考内容。有谓:“地理之道,山水而已。”视水为“地之血脉,穴之外气”,山之骨肉皮毛(即石土草木),“皆血脉之贯通之”。
《葬经》云:“吉地不可无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未见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有水无山亦可裁”;“山管人丁水管财”。《水龙经》云:“山之祸福应迟,水之祸福应速”;“水深处民多富,水浅处民多贫”;“聚处民多稠,散处民多离”。
《管氏地理指蒙》讲:“土愈高其气愈厚,水愈深其气愈大。土薄则气微,水浅则气弱。”
风水学讲究相地先看水。风水对“水”的要求有四点:
①水要曲环,横须绕抱,悠扬澄清,顾穴欲留,忌直冲、湍急、反跳、倾泻,不割不射,缠抱有情。
②水要过堂到局。
③水口处要有罗星、华表、杠门关拦,忌倾泻直奔而去。
④朝水要徐徐流淌,忌直射湍怒。去水要有砂关拦锁抱,忌奔流直去;聚水要清洁,没有污浊之味。
相地观水就是对来水的审察,其中包括对水的来源、水势、水口、水岸和水质五个方面的考察。
(1)观水口
“水口”是风水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
“登山看水口,入穴看明堂”,凡水来处谓之“天门”,水去处谓之“地户”,这是风水术相水的基本常识,也是选地定局时要明确的首要问题。从广义上说,水口就是指穴前明堂罗城内群龙聚会的随龙水和朝应水的总出水口。水口左右的砂形砂势是明堂聚气的关键。从狭义上说,水口就是从最低的水口砂的砂顶向对岸水口砂平视,水平线以下左右砂之间称为该明堂的水口。
水口的类型:
根据水口的闭合情况,可以分为开水口、闭水口。
根据水口的闭合程度,可分为交牙水口和封闭水口(真封闭和形似封闭)。
根据水口砂的形状又划分,狮象水口、华表水口、罗星水口(外罗星、内罗星)、杆门水口。
交牙水口,就是在水出口处两侧有三个以上的相互交错封闭的水口砂,明堂内的水“顾我欲留”的从此处流出。
封闭水口,就是水从相互交错的左右二水口砂流出,使朝堂水不是直流出明堂外,这又分为真封闭和形似封闭二种。所谓真封闭水口,就是左右二水口砂交互之间的距离越近越佳,即是说,除去河床和河道外,没有其他空旷的余地。人站在穴场以肉眼观水流两侧砂相隔很远且中间空旷,即其间还有农田、大路、园林隔开,这样的水口就是形似封闭的水口。
华表水口就是水口左右砂高耸的水口。
杆门水口就是水口砂在堂内有横山阻塞,形似门杠的水口。
罗星水口,水经两侧砂关拦后流出之口外又看到高突水面的圆锥形陆地。
狮象水口就是水从与狮象形状一样水口砂流出之口。
(2)观水的形态
水流的形态可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
随龙水:指水流顺山势而来,随龙之水不被山脉所伤,并且生旺为吉。
拱揖水:指水流从左右相从而至,不喧宾夺主,认为拱揖之水贵在前面。
绕城水:指水流前后循环合抱,环绕而过,认为绕城之水贵有情。
腰带水:指水流如弯弓状从左右流过,认为腰带之水贵有环湾。
风水认为,山脉在河流环抱处就会“止息结穴”,聚集一股蓬勃的生气,尤其流水呈“玉带环腰”状,则该处气场将更为兴旺蓬勃。这是很有名的风水法则,古书有相当多的记载。《水龙经》称:“之元屈曲应门前,富贵两兼全!”《雪心赋》曰:“发福悠长,水缠玄武。”《管氏地理指蒙》则指出:“抱如玉带围腰,悠扬而停憩……水之妙,无过此者!”由此可见这种流水吉利的程度。
水的形态又变化万千,现将相水的详细要诀介绍如下:
水大不宜荡,水去不宜泻;
水高不宜跌,水朝不宜冲;
水近不宜割,水远不宜小;
水横不宜反,水抱不宜裹;
水低不宜停,水对不宜斜。
(3)观水势的急缓
水按照缓急程度可分为水缓与水急两种情况。水流过急、地势陡峭的地方,并不适合人类居住。《地理大全》讲到:“(水流)直而太急,流而有声,峻面跌深,皆不吉。”近代大地理师王德勋在《山水发微》中也说:“水急,民多贫。”许多民族选择水源区扎营、建宅,除了静止的湖畔外,若为一般流动的溪河,一定要选在水面清澈、流速缓慢的河流附近才吉。而在“水势湍急,咆哮有声”的水流附近是不合适的。
(4)观水岸情况
站在江河的旁边,面朝水流去的方向,江河的右边地方,即为“江右”,左边的地方,则为“江左”。江河的右岸地区比左岸更适合人类居住,这就是“江右为吉”的风水法则。再经后世风水专家进一步肯定,“江右”而成为人们“建都择地”的标准。
古代“江右多出英雄”的观点,起因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时,北半球因“惯性作用”,而产生一股向右偏的力量,而这股偏右的力量,使北半球所有河流右岸泥土自然沉积形成肥沃地,因此该地有大量有益的元素与矿物质,使得草木茂盛、人畜兴旺,成为适于人类与动物生活的宝地。“江左”地区也因受地球“右偏力”作用,致使该地区泥土流失严重,土地营养素与草木茂盛程度,就比不上“江右”地区,如下图所示。
“江右”城市示意图
从《世界地图》观察,像上海、南京、重庆等城市,就位于长江右岸,中国的台北市位于淡水河右岸、台中市位于大肚溪右岸、高雄市位于高屏溪右岸,“江右”的这些城市一直是工商业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埃及首都开罗,位于尼罗河右侧,韩国首都首尔市位居汉江右侧……这些位居“江右”的都市,不胜枚举,北半球的各大都城有70%以上位于“江右”地区,由此可以看出它的影响力。
“江右”地区通常草木茂盛、生气丰富,极适合人类生存;“江左”则为“外弯反弓”的地方,一般来说,因为流水急、地质侵蚀严重,不适合人类居住或作为坟地。《地理古镜歌》曰:“反弓之水实堪忧,要当飞沙一样愁,反水不回僧道类,如逢回转客商游。”《水龙经》称:“反跳之水,入离与退财!”《雪心赋》则指出:“水才过而反跳,一文不值!”这些结论,都是风水专家长期观察所得到的法则,属于非常宝贵的经验,值得现代人珍惜。
“江左”虽然不适合作为宅地,但却是渡口、码头、港口的理想地点,像美国纽约港、英国伦敦港、中国台湾的高雄港……都是在左岸兴建的。
(5)观水质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首先得到水,有水后如何判断水质呢?一要调查水源处是否干净。水必须清澈、无毒、无污染才行,二要品尝“水”的味道来检验水质吉凶,《地理大全》对此有记载:
夜半子时,先以它水净口,随四时,吸四方气,再吹入水,后尝八口,试之久矣,滋味能辨……
初饮香,再饮甜者,必有大地;初饮甜,再饮淡,大地恐人它用;舍唇似辣,主出武贵;闭口似苦,岂有贤豪?吐出酸咸及涩,定为神庙;而若腥气在牙,是为铁矿铜山。
由于水中所含矿物质、杂质及化合物不同,所以有各种水色和水味。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时,水是甜的;含有矾盐矿物的水是酸的;含有硫酸镁及硫酸钠时,水是苦的;含有氯化钠的水是咸的;含有盐的水是涩的;含有蓝、绿藻原生物的水是腥的。
水质清明,味觉甘甜为吉;水质浊暗,味觉苦涩为凶。酸涩、发馊的水必定是劣质环境的表现,这是因为水质的好坏既受水源保护的影响,又受“地气”的影响。
在中国风水学中,水质的好坏常常反映出周围环境的好坏,进而决定着人的吉凶祸福。《水龙经》说:“万里江山英雄迭出,其贵在水!”唐朝风水大师杨筠松说:“未有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水被视为“地之血脉,穴之外气”。“吉地不可无水。”水法主要是论证水的功用利害、水质、形势以及水的生态环境。在长期的风水实践中得出如下结论:“山管人丁水管财”;“水深处民多富,浅处民多贫;聚处民多稠,散处民多离”。
在相地时,中国风水学之所以重视观水法,可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水的“聚气”作用。
现代科学已证实:水是吸收各种波能的活性分子,而宇宙间所有的射线(声、噪声、电磁波、微波、光、辐射)都具有“波粒两重性”。中国风水理论认为:“水”可以使龙气聚集停留,所以中国人在山环水抱处选址。
其二,水的利害作用。
从自然因素说,古人在选择居住地时,最理想的环境由山、水构成,其中水最重要。《入地眼》中说:“夫以血为荣,水乃地之血,”这就是说:人没有血就不能生存,地没有水就不能生长万物。因为地球上凡是生命体,在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时刻都离不开水。因此“水”又叫“生命之泉”。
其三,水具有调节作用。
靠近水源的地方,随着季节的变化,气温的升高,水分子就会向空气中扩散,温度越高,扩散力越强,使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降低温度,净化空气,明显地调节了空气中的温度、湿度,使人们身心健康、情绪稳定、头脑清晰。这样的风水环境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这正如《水龙经》说的“穴虽在山,祸福在水”。难怪人们常从都城、老板的办公室、住宅风水来判断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组织、一个家庭运气的好坏。
4.觅龙
在风水中,“龙”是山峦的意象。风水借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变化。如《管氏地理指蒙》所说:“指山为龙兮,象形势之腾伏。”《管氏地理指蒙》指出:“山为龙兮,象形势之腾伏”;“借龙之全体,以喻夫山之形真”。就山之延绵走向谓之“脉”,好像人身脉络,气血之所行如下图。
龙脉的流向
可见,“龙”一词普遍被风水术士用来指示山脉,它是风水的基本概念之一。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
风水形势法特别注重蕴藏“生气”的“龙”,中国风水学有“来龙去脉”、“寻龙捉脉”、“寻龙望势”之说。
中国古代风水师习惯上用人的“六亲”关系给从起始到尽头的“龙”的某段高耸部分命名,于是有了“太祖山”、“少祖山”、“父母山”、“玄武”等中国风水专用术语。
太祖山:是“龙”的一部分,具有一定高度的最高山。《地理大全》记录:“大抵龙之起身发脉之处,必有高大山峦谓之太祖。”万里山脉,最先耸起的高山为“干龙”的“太祖山”。通常其山“生气”十足,绿意盎然,又因其离龙脉结“穴”处很远,只是判定“龙”之吉凶参考要素。
少祖山:也是“龙”的一部分,在太祖山之后具有一定高度的高山。自“太祖山”后迢迢下行,其间小的星峰则不必论,直至再起高山,谓之“少祖山”。也就是说,发源于高大的“太祖山”之后,第二次明显耸起的高山,称之“少祖山”。《堪舆漫兴》指出:“近穴多为少祖山,此山吉凶最相关。”
父母山:是“龙”的一部分,具有一定高度的山。《地理大全》云:自此少祖山下,或起或伏,或大或小,或直或曲,但以玄武顶后一节之星,名曰“父母山”。而父母山之下落脉处是“胎”,如禀受父母的血脉而成胎一样。胎下束气处为“息”,如母之怀胎养息也。
玄武:是“穴”后面的靠山,也是一条龙最后突起的部分,这座山很有名,中国风水常称其为“玄武”。此山因接近平地的关系,通常不太高,主要作为“藏风聚气”、“保护穴星”之用。
穴星:就是大家常称的“龙穴”,是千里龙脉“结气止息”所在,也是风水择地的最终目标。换句话说,运用风水形势法找出“龙穴”所在地,并将该地作为宅地使用,以利个人及后代子孙兴旺发达。
龙脉也像人一样必有祖宗、父母,父母有胎有息,始能成穴。通常山势越高大的太祖山,绵延千里后所结的龙穴,福萌人类的程度越好。例如《雪心赋》说:“祖宗耸拔者,子孙必贵!”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风水形势派还根据八卦方位对“穴”周围的隶属于“龙”的“山”命名,并指出其吉凶如下:
乾山:高大肥满,其形如天马,崔官最速,又主男人高寿。
坎山:高大肥满,主人诚实富贵忠孝贤良;若坎山低陷,因北方寒风吹动多,贫苦不利于财。北方低陷的在穴后主夭;其在龙砂,长房有人无财;其在穴前,主中房劳苦不利。
离山:破损多主眼目之疾,又对中年妇女不利,离为眼睛,又代表中年女性。
艮山:高大肥满主富,人丁兴旺,少生疾病,生意人发横财;艮处低凹少男易生病。艮为天市、为少男。
震山:高大肥满多生男,少生女,出武士,主人性直;震方低陷,则生女多生男少,人丁不旺多无后人。
巽山:高大秀丽,主人清秀、发女贵、又发科甲,巽处低凹主妇人短寿。
兑山:清秀,主贤婿,少女得意。
坤山:高大肥满则出文武全才之人,最利文途,又主家儿女,有才有貌又富又贵,宅西南方低凹主年老的女性不长寿,多女少男。
根据中国风水形势法,地球上的所有山脉,只有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第一高峰,因此珠穆朗玛峰是地球的太祖山。而我们谈风水常说的“太祖山”、“少祖山”是以穴为主位而言,即某山是某穴的太祖山或少祖山。明堂罗城各条来水的共同发源地的山峰就是该穴地的太祖山。特大城市的太祖山不只是一座,而是多座太祖山。“穴”周围随龙水的发源地之山峰就是该穴的少祖山。少祖山一般比较高大,并且有分支。其实,太祖山因离穴很遥远,对风水无关紧要,所以没有必要去审察。父母山和穴的周围能望得见的峰砂好坏对风水吉凶很重要。《玉尺经·天机赋》云:“艮丙交峰,登科甲第。……坤母峰高起,幸提名于榜尾。”高耸秀丽、草木茂盛的峰峦,环境质量特别好,令人身心轻松,居住或安息在这里的人得到最佳风水能量。
山脉有主脉和支脉之分,所以“龙”也就有“干龙”和“支龙”,干龙一般是一个地区最高大的山脉。中国古人认为,长江与黄河把中国大地划分为三大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一条干龙,长江黄河之间的成行列的山脉为“中龙”,又称为震龙;黄河以北的通往东北方向山脉为“北龙”,又叫艮龙。长江以南向东南方延伸的山脉为“南龙”,又称为巽龙。三大龙的起点均为昆仑山。龙脉有分支,也有长短之分,故谓“龙犹树,有大干,有小干,有大枝,有小枝”。
干龙在地表延绵千里,所以必然是大山脉,如昆仑山等。《地理人子须知》说:“以水源为定,故大干龙则以大江大河夹送,小干龙则以大溪涧夹送,大枝龙则小溪小涧夹送,小枝龙则惟田源沟洫夹送而已”,“观水源长短而枝干之大小见矣”。
“龙”还有阴龙和阳龙之分。背对山脉,由起点按顺时针方向盘旋的山脉称为阳龙;山脉逆时针行势,称为阴龙。
“龙”还可分为顺龙、逆龙。龙脉的干支,当干龙与支龙方向一致时,称为顺龙,反之则称为逆龙。风水宝地通常是在龙尽气钟的地方。如果山脉破断,没有万马奔腾之势,龙气泄漏,这样的山脉就无法聚集“生气”。
龙按地形区域分为三种:山野之龙,平冈之龙,平地之龙。当然,平地也有龙脉,其标志虽然不如山地龙脉那么明显,但仍然有迹可寻,那就是微地形和水流,“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这正是说的平原“微山”、“微水”。
中国风水学的形势法根据山脉的起伏和形态,将山脉概括为九种态势,即所谓九种龙:
①回龙:形势蟠迎,朝宗顾祖,如舐尾之龙、回头之虎。
②腾龙:形势高远,峻险特宽,如仰天壶井,盛露金盘。
③降龙:形势耸秀,峻峭高危,如朝大座、勒马开旗。
④生龙:形势拱辅,枝节楞层,如蜈蚣槎爪、玉带爪藤。
⑤飞龙:形势翔集,奋迅悠扬,如雁腾鹰举,双翼开张,凤舞鸾翔、双翅拱抱。
⑥卧龙:形势蹲踞,安稳停蓄,如虎屯、象驻、牛眠、犀伏。
⑦隐龙:形势磅礴,脉理淹延,如浮排、仙掌、展诰、铺毡。
⑧出洋龙:形势特达,发迹蜿蜒,如出林之兽、过海之船。
⑨领群龙:形势依随,稠众环合,如走鹿驱羊、游鱼飞鸽。
吉龙应当是山脉光肥圆润,高耸秀美,势雄力足,雄伟磅礴,形神厚重,群山如珠滚动,气脉贯注,绿树为盖,枝柯掩映,气象万千。
凶龙是山脉无势,崩石破碎,歪斜臃肿,势弱力寡,枝脚瘦小,草木不生。
辨龙,就是对山脉的观察选择。有山就有龙气,所以辨龙实际上是追求龙的“生气”,寻找能够“乘生气”的地方。辨龙要分辨龙势,分清走向,确定龙的五行,以定吉凶宜忌,确定具体建造地点。
在长期的风水实践中,中国风水学根据“六十甲子”五行和“分金”(即方向分位),把山脉划分为七十二龙,即六十甲子的“六十龙”加上八干四维正中的“十二空亡龙”。七十二龙在三合罗盘上位于第六层(从罗盘中心向外排列),在杨盘上位于地盘二十四山的外围,属于杨盘内层。“六十龙”当中金龙有十二条、水龙有十二条、木龙有十二条、火龙有十二条,土龙有十二条。具体内容如下:
金龙:甲子、乙丑、壬寅、癸卯、庚辰、辛巳、甲午、乙未、壬申、癸酉、庚戌、辛亥;
水龙:丙子、丁丑、甲寅、乙卯、壬辰、癸巳、丙午、丁未、甲申、乙酉、壬戌、癸亥;
木龙:戊子、己丑、丙寅、丁卯、甲辰、乙巳、戊午、己未、丙申、丁酉、甲戌、乙亥;
火龙:庚子、辛丑、戊寅、己卯、丙辰、丁巳、庚午、辛未、戊申、己酉、丙戌、丁亥;
土龙:壬子、癸丑、庚寅、辛卯、戊辰、己巳、壬午、癸未、庚申、辛酉、戊戌、己亥。
“六十甲子”纳音五行是判断“六十龙”五行的依据,对“六十龙”的五行而言,只论其金、木、水、火、土五大类,而不论其具体纳音五行,比如甲子龙与乙丑龙都是金龙,而不说“海中金”龙。
罗盘上“十二空亡龙”因没有干支主管而得名,天干反映的是天系统的规律,地支所反映的是地系统的规律,地是承载天的,所以地支藏有天干,即支藏干。也就是说,地支中已经包含了天干之气;天是覆盖地的,因此天干中不可能含有地之气,天之气属于“阳”,其质轻,升浮于上,不可能下沉于地。山脉(龙)行于地,只能用十二地支来表示龙气的属性,八干四维属于天之系统,不能用它们来表示地之龙气,八干四维没有“生气”可乘用,所以是空亡之龙,即大空亡龙。
七十二龙主要是供格龙乘气坐穴用的,因此在地理风水术的实践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风水术的实践在于运用七十二龙,因此衡量地理风水师的技术水平高低,也就体现在七十二龙的运用上。
风水的形势观还经常提到“峡”的概念。两座山相连而不是紧靠,中间连接部分就称为峡。从这座山经过连接部分过渡到彼山就称为过峡,此乃“过峡”的本义。过峡是龙(山)的起伏到再起伏的部分。从风水术语上讲,过峡就是自某一节龙的起祖星(山峰)束气降势到下一节龙展气起星的过程。龙从高处到低处的形势称为降势。龙由高到低呈下降之势称为束气,反之谓之展气。这表明龙的生气运动变化旺盛有力。古人在风水上对“过峡”的要求是“峰腰鹤膝”,即两头大,中间小。
驳换就是每节龙的变化方向的更换和转折,是风水形势观的一个重要术语。
审龙之法在《玉尺经·天机赋》里有记录:
尝考寻龙之法,首看龙之盛衰,次观向水之吉凶,审召瑞邀祥之妙,察阴阳朝应之情。
龙,有强弱、盛衰、阴阳的区别。从龙的方向,可以鉴别出龙的盛和衰。从龙的势,即龙的起伏和过峡等情况,可以鉴别龙的强弱。从明堂穴位,可以鉴别来龙的阴阳。《玉尺经》审龙的方法是,审察来龙的方向,以生旺方来龙为盛龙,以休囚方来龙为衰龙。具体地讲,凡属金龙,宜从“长生”位即东南方或“临宫”、“帝旺”位即西南方而来,凡属木龙,宜从西北或东北方而来。凡是火龙,宜从东南或东北方向而来。凡是水龙,宜从西南或西北方向而来。这就称为盛龙。
如果金龙从东北、西北而来,木龙从东南、西南而来,水龙从东南、东北而来,火龙从西南、西北而来,那就是衰龙了。
关于龙的盛衰,还要审察龙的驳换。如果来龙的方向是生旺方,而驳换是金或木或火,无一节杂气,皆与水口局五行相合,才是真正的盛龙。若是来龙方向虽然是休囚方,但是它的驳换却是一气到终与水口相合,虽不称为盛龙,也不能称为休囚龙或衰龙。若来龙方向休囚,驳换又有杂气,且与水口局五行不相合,这样的人首龙就不可以利用了。
此外,判断龙的旺衰还有其他方法,今集录以下,供读者参考研究。其一,以龙的纳音五行与罗盘的内盘地支十二宫五行的生克论龙的旺衰。把内盘十二地支宫所属五行作为“我”,龙的纳音五行与十二地支宫的五行相同者为旺(旺盛),我生者为相(次旺),生我者为休(休而无事),我克者为囚(衰落),克我者为死(没有生气)。七十二龙的旺相休囚如下:
子宫屑水:
甲子龙属金,金生水为休龙。
丙子龙屑水,水与水相同为旺龙。
戊子龙属火,水克火为死龙。
庚子龙属土,土克水为囚龙。
壬子龙属木,水生木为相龙。丑宫属土:
乙丑龙属金,土生金为相龙。
丁丑龙属水,土克水为死龙。
己丑龙属火,火生土为休龙。
辛丑龙属土,土与土为旺龙。
癸丑龙属木,木克土为囚龙。
寅宫属木:
丙寅龙属火,木生火为相龙。
戊寅龙属土,木克土为死龙。
庚寅龙属木,木比木为旺龙。
壬寅龙属金,金克木为囚龙。
甲寅龙属水,水生木为休龙。卯宫属木:
丁卯龙属火,木生火为相龙。
己卯龙属土,木克土为死龙。
辛卯龙属木,木比木为旺龙。
癸卯龙属金,金克木为囚龙。
乙卯龙属水,水生木为休龙。
辰宫属木:
戊辰龙属木,木克土为囚龙。
庚辰龙属金,土生金为相龙。
壬辰龙属水,土克水为死龙。
甲辰龙属火,火生土为休龙。
丙辰龙属土,土比土为旺龙。巳宫属火:
巳巳龙属木,木生火为休龙。
辛巳龙属金,火克金为死龙。
癸巳龙届水,水克火为囚龙。
乙巳龙属火,火比火为旺龙。
丁巳龙屑土,火生土为相龙。
午宫属火:
庚午龙属土,火生土为相龙。
壬午龙属木,木生火为休龙。
甲午龙属金,火克金为死龙。
丙午龙属水,水克火为囚龙。
戊午龙属火,火比火为旺龙。未宫属土:
辛未龙属土,土比土为旺龙。
癸未龙属木,木克土为囚龙。
乙未龙属金,土生金为相龙。
丁未龙属水,土克水为死龙。
己未龙属火,火生土为休龙。
申宫属金:
壬申龙属金,金比金为旺龙。
甲申龙属水,金生水为相龙。
丙申龙属火,火克金为囚龙。
戊申龙属土,土生金为休龙。
庚申龙屑木,金克木为死龙。酉宫属金:
癸酉龙属金,金比金为旺龙。
乙酉龙属水,金生水为相龙。
丁酉龙属火,火克金为囚龙。
己酉龙属土,土生金为休龙。
辛酉龙属木,金克木为死龙。
戊宫属木:
甲戌龙属火,火生土为休龙。
丙戌龙屑土,土比土为旺龙。
戊戌龙属木,木克土为囚龙。
庚戌龙属金,土生金为相龙。
壬戌龙属水,土克水为死龙。亥宫月水:
乙亥龙属火,水克火为死龙。
丁亥龙属土,土克水为囚龙。
己亥龙属木,水生木为相龙。
辛亥龙属金,金生水为休龙。
癸亥龙属水,水比水为旺龙。
以上是以五行生克论七十二龙的旺相休囚死。此外,还有些学者根据山脉的客观条件来判定龙之盛衰,认为:
生龙者,星峰磊落,枝脚活动,行度摆折,一起一伏,有低有昂,分牙布爪,左趋右闪,活动逶迤,如生蛇之度水,如鸾风之翔飞,人穴端正,应案分明,谓之生龙。此龙最吉,主出富贵大人,人丁兴旺,富贵绵长。
强龙者,星峰迥异,体格雄健,形势轩昂,力量盛大,摆折横阔,行度自由,如万马奔腾,似猛虎出林,指爪撄柞,鳞甲竖立,故为强龙。其龙大吉,融结成穴,主骤发富贵,威名天下。
弱龙者,凡星峰骨瘦,拔脚短缩,本体软弱,谓之弱。人首时浮筋露骨,尖小懒缓,随斜无依,陷削而不充实,没有光彩,形如鹅头鸭顶,败柳残花;势如饿马伏枥,孤雁失群者也为弱。此处纵有穴形,也是虚伪,如果误下扦之,主孤贫伶仃,病苦困弱。
死龙者,峰峦模糊,星体直硬,无起无伏,无摆无折,如鱼失水,如木无枝,如顺水随流,如死鳅死鳝,全无生气,故谓死龙。此格最凶,扦之主人穷贱败绝,作神坛社庙亦不显灵。
退龙者,星辰失次,枝脚不伦,行度退后,始小终大,龙低穴高,如人之踏碓,如船之上滩,高下失序,谓之退龙。此龙大凶,纵有形穴,亦为不吉。扦之主一发即退,再无力量。
病龙者,星体虽美,而有瑕疵,或禀气偏驳,美中不纯;或出身行度,起伏跌顿,虽皆可爱,然枝脚,边生边死,边美边恶;或一畔周密,一畔缺陷;或一节活动,一节死硬;或一边圆净,一边破碎等,都是病龙。葬后主祸福参半,美中不足。
关于“龙”(山脉)对人的影响,《玉尺经·逐吉赋》对此提到:
尝闻英雄豪杰,实钟岳渎之灵;富贵荣华,乃系山川之秀。是故龙来入局,固有清浊之殊途;群砂翕聚,岂无吉凶之异应。
古代先哲说:“岳渎钟灵,产豪育英;山川毓秀,聚富及贵。”自古以来凡是出英雄豪杰的地方,都是获得了山川壮丽的灵气;富贵荣华的人家,就是因为山川的灵秀之气感应所致。上文中的清浊之分是对龙的人首而言,凡审察龙脉吉凶,不必寻龙的祖山,只需细察和测量龙在人首时的三四节龙势、龙位就可以知道其吉凶。入首时主星峰起,其顶或如华盖,或作三台、玉枕、御屏,则为贵格。自主峰之下,或起或伏,或大或小,势如奔马、串珠、芦鞭、抛梭、展翅;或曲或直,至落脉处有头面,有形体,山清水秀者为清为吉。反之,若形势懒散、迟缓、僵硬、臃肿、粗顽、破碎等则为浊为凶。
5.察砂
砂指环卫建筑基址的群山,一般为低山、丘陵,或岗地、台地。风水认为,砂与龙呈主从关系,“龙为君道,砂为臣道。”(《青囊海角经》)
根据砂山在居地环境中的位置,可将砂分为:住宅两侧,遮挡恶风的侍砂;从龙拥护,外围御风的卫砂;绕抱住宅,迎接吹乐的迎砂或乐砂;面前侍立,远处作揖朝拜的朝砂;近处低伏的案砂;耸立在出水口两侧的水口砂。如《博山篇·论砂》云:“两边鹄立,命曰侍砂,能遮恶风,最为有力;从容拥抱,命曰卫砂,外御凹风,内增气势;环抱穴后,命曰迎砂,平低似揖,拜参之职;面前侍立,命曰朝砂,不论远近,特来为贵。”
从成因上讲,“砂”是由“龙”的变化而成的,因此砂可以是“龙”的附生物。在风水术中,砂与峰常常同时提到,为便于区别,凡是在龙脉上孤独突起的山头顶就称为峰。风水学认为,仅有“龙”还不能成为吉祥之地,“龙”的周围还需要各种“砂”来拱卫和屏障,如果没有“砂”,宅地就很难聚纳生气,“砂”的另一个作用是保卫穴场和水口。风水学把位于出水口两侧的砂称为“水口砂”。
因此,在考察宅地风水的时候,四周的“砂”也很重要,它们的位置和形态也是风水质量好坏的标志。“察砂”就是考察宅地周围的山体状况。
峰砂的形体一般要求端庄显赫,尖齐高耸,方圆秀丽,郁草茂林。
在阴宅坟墓,风水砂中最典型的“四神砂”(又叫“四象砂”),即《葬书》上所说的:
故砂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
形势振风水不但重视龙的形势,而且对宅地周围的砂也很重视,以左砂为青龙砂,右砂为白虎砂,前砂为朱雀砂,后砂为玄武砂。四个方位的砂组成一个“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低头”的吉祥宅地模式。这个吉祥地以玄武砂为靠山,象征稳如泰山;左有青龙砂向内弯曲蜿蜒相护;右有白虎砂低头向外踞蹲;前方朱雀砂秀丽且占吉位,朝应水曲屈弯环充满生气,这也无疑满足了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需求。通常,人们认为风水宝地从外形上看应该像一把“太师椅”,后面有靠山,左右山成扶手状,四平八稳。
关于龙与砂的关系,《青囊经》对此描述为:
龙为君道,砂为臣道;君必位乎上,臣必伏乎下;垂头俯伏,行无乖戾之心;布秀呈奇,列有呈祥之象;远则为城为郭,近则为案为几……水口以之而关。
俗语说得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关于峰、砂对人的学业、寿命、贫富的影响,读者可以看《玉尺经》白话解。比如:《玉尺经·逐吉赋》说:
是故龙来入局,固有清浊之殊途,群砂翕聚,岂无吉凶之异应?或具有四维之地,或见于六秀之方,若尖齐高耸,君子可以求官,低小方圆,士庶亦应致富。马陷禄空,虚名虚利。艮丙交峰,登科甲第。丙午丁秀拔,独占乎魁元。坤母峰高起,幸提名于榜尾。
意思是说,在宅地周围挺立的群砂,本来就有清浊和吉凶的不同,有的峰砂位于乾坤艮巽的四维之地,也有的峰砂处于生、旺、官、养等六秀之方,假若都是尖齐高耸秀丽的峰砂,可以有助于君子得到官位,纵然是低小方圆的峰砂,一般平民百姓也可以因此致富。凡是位于临官、帝旺方的峰砂低小而不秀,就主应虚名虚利。艮是火龙的长生宫;丙是火龙的帝旺宫。火龙的长生、帝旺在缝针双山是艮寅方、丙午方。水龙生旺于坤申、壬子。金龙生旺于巽巳、庚酉。木龙生旺于乾亥、甲卯。火龙宅地的良丙方有山峰,水龙宅地的坤壬方有山峰,金龙宅地的巽庚方有山峰,木龙宅地的乾甲方有山峰,就主应登科甲第,即金榜题名。丙午丁是离卦的三山,丙午是火龙帝旺宫,以此类推,水龙帝旺宫是坎卦中的壬子,金龙帝旺宫是兑卦三山中的庚酉,木龙帝旺宫是震卦三山中的甲卯,离、坎、兑、震四方位(南北西东)的三山秀丽方圆而高耸拔萃,主将来第一名。坤母,是金龙的临官宫,即是金龙坤峰,木龙艮峰,水龙乾峰,火龙巽峰,虽然是高起但不秀丽,主应提名于榜尾。
察砂时,主要是察看砂的位置、形态、判断其吉凶,处理凶砂。
(1)看砂的位置
砂在穴的哪一方,还是四方都有?在中国风水学中以“四灵”与“五行”喻义理想中的砂山配置,同时,为具体实践提供了可操作性。宅地的左方有青龙砂,五行为木;右有白虎砂,为金;前有朱雀砂,为火;后有玄武砂,为水;中央有穴,是建筑基址位置。穴最前面的砂山又称做案山。
(2)看砂的形态
砂以端装方正、秀丽为吉,而以破碎尖削、奇形怪状为凶。方圆的砂为吉,歪斜碎砂为凶。这就是风水学所说的“砂要秀”。在实践中,也按“五行”原则将砂山的形态归纳为:木形砂山,头圆身直;金形砂山,头圆足阔;火形砂山,头尖足平;水形砂山,头平生浪;土形砂山,头平体秀。
(3)判断砂的吉凶
一般来说,就砂的形状、位置、向背、远近、大小来说,砂以向、内、远、大为吉;以背、外、近、小为凶。如果近在眼前,以高不过仞、大不过寻为吉。吉砂高则吉,凶砂高则凶。
叶九升是清代著名堪舆大师,他在自己的风水著作《山法全书》中对砂的吉凶作了具体论述,今摘录于下,供读者参考:
①吉砂类
四神全:乾坤艮巽四维之位,皆有峰峦,主贵,缺一方即减福力。
八将备:艮丙巽辛兑丁震庚,八方有峰峦齐起,主大贵。
四势高:寅申己亥为四势,皆有峰峦名四势高。又尾火虎在寅,觜火猴在申,翌火蛇在巳,室火猪(按:以上为二十八宿四个星宿之名)在亥,四方之山尖秀,又名火应天宿。
三阳起:巽丙于是也,亦有取丙午丁三方的峰高耸者,主贵。
日月明:离为日,坎为月,(南北方位)有峰对峙名日月并明,主贵。或有午峰而无子峰,若得子水来朝亦吉,所谓“太阴得水还富豪”者也。
禄马聚:艮丙主财禄,又甲龙以寅为禄,乙龙以卯为禄之类,此方有山高耸名禄马聚,极贵。
食禄砂:巡山游禄要君分,乾兑搜求坎是尊,震巽寻乾为正路,坤离却向巽向论,要知坎艮推坤卦,福德排来却可珍,若见峰峦尖秀出,子孙车马满朝门。
正马砂:乾用甲为真正马,坤来寻乙最为强,艮从丙上寻其位,巽向辛峰是马乡,若得双峰连不断,儿孙两府佩金章。
富贵砂:巽辛峰高起双秀,主联科状元。若辛亥山见巽辛峰,主得拜相。辛山见辛峰奇峭,主出尚书,若低小亦儒官秀士。亥山见丙丁峰,艮山见丁辛峰,主出神童,拜相高寿(以上是科第砂)。艮山见丙庚丁辛秀拔,主大富旺人,水朝亦吉,庚山见卯艮峰,丙丁山见亥艮峰,艮山见丁峰,主中富旺人(以上是富盛砂)。
子女旺:艮震坎为三男,这三方位有峰主旺;巽离兑为三女,这三方位有峰秀三女贵。
财帛丰:艮为货财之府,又为天禄,为紫府,有山高大,肥面方正,主多财帛。
寿星崇:丁为南极老人,若兑山见丁峰高大,主多寿。
贵人峰:巽辛二位尖峰是也,又名文笔峰,主贵显,文章冠世。
鱼袋砂:庚酉辛方有鱼袋砂是。此砂宜居水口为吉。若在寅甲方为木鱼,主出僧道。
剑戟砂:庚酉辛三峰并秀,突出入云,主出武将,威震华夷。(按:庚酉辛三方为金故。)
兵权大:震山见庚峰,艮山见丁辛峰,庚山见卯峰。
华盖临:壬子癸位耸起是。
赦文起:丙丁庚辛有方山如屏是,主一方永无凶祸。又云:乾坤艮巽为大赦文,甲庚丙壬为小赦文。
催官砂:丙丁庚辛为阳催官,巽兑艮震为阴催官。
太阳升殿:子午卯酉四位有太阳金星四面相照,主极品之贵,敌国之富。
太阴人庙:甲庚丙壬四位,有太阴金星四面相照,主男为驸马,女作宫妃。
马上金阶:乾为天厩,畜马之所;午为正马,从其肖也。故乾为金马,午为天马,更得兑山高耸,谓马上金阶,主贵。
禄马拱后:艮丙为天禄,乾离为天马,其方有山高障主贵。
马上御阶:巽位有马,兼有巽水来朝是也,主贵近帝王。廖公云:“马蹄踏破御阶水,秀才出去状元回。”
②凶砂类
八门缺:八卦之位凹陷者是。又云坎为广漠风,主路死,水灾内乱;艮为条风,主鬼魅虎伤;震为明庶风,主奴婢凌主,树死绝后;巽为清明风,主狱讼、癫狂、树压;离为景风,主火灾兵亡;坤为凉风,主绝户;兑为阊闻风,主产死刀伤;乾为不周风,主去乡退产。(按:何方有凹方射人应何方。)
四金凹:辰戌丑未四方位缺陷者是也,主翻棺覆椁。
阳关键:兑宫低陷,主兵死。
魁罡雄:辰戌鬲压,主出盗贼乞丐。
三火低:丙午丁三位低陷,主不贵。
四神剥:乾坤艮巽之砂,有石点剥主凶。
子宫虚:艮震坎三位凹缺,主不旺人丁。
禄位缺:禄位见前,若低陷不贵。巳午艮亥亦曰禄位,无峰亦不贵。
金阶平:兑宫低陷不贵。
文星低:巽辛之方低陷,主贵而不禄。
天柱折:乾宫凹陷,主夭亡,若有戌乾风吹穴尤凶。
寿山倾:丁山低缺,主夭亡。
天母亏:坤宫凹陷者是,主损阴人,出寡母。
贼旗视:辰戌有旗山,主出大盗。
杀刀出:辰戌丑未有尖砂倒地,主屠刽劫贼,在坤申方曰屠刀。
回禄来:寅午戌三方有缺陷,主火灾回禄之气随风而来。
衡星压:卯为阳衡,忌高压,主功名蹭蹬。因卯为太阳所出之门,山高则日晏迟滞之象也。
四库倒:辰戌丑未为四库山,若斜侧破碎倒窜,主贫乏。
财帛散:艮为财帛,若艮砂皆散乱或凹陷,主贫穷。
横尸见:鱼袋砂在坎癸及四墓位,主寡死。
堕胎砂:子癸丑有墩阜主堕胎,在戌乾方主盲聋,午方主中子瞎。
四煞专权:辰戌丑未四方高压嶙峋,带杀逼穴,主大凶恶逆,大盗诛夷,有赦文照者差减。
③消拨砂
“消”的意思是减弱凶砂的煞气,如果一座坟墓或住宅的坐向很理想,但砂高峙,空间压迫,客反欺主,在这种情况下,按中国风水的说法如无法消之,必主灾祸,终非尽美。消砂的措施不仅从心理或意念上采取,而且从风水上采取。所以要取得好环境,凶砂应消之、拨之,使之逢凶化吉;“拨”的意思是处理,对砂处理得好则吉,反之则凶。
6.点穴
中国风水的“穴”,指的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建筑基址所在。穴又引申为龙脉止聚、砂山缠护、川溆萦回,“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之区域点,故又称为“区穴”、“明堂”、“堂局”,穴为它们的核心点。古时,京都以朝殿为正穴,州郡、县衙以公厅为正穴,宅舍以中堂为正穴。
中国风水学认为,吉祥地往往是一片区域,而“穴”则是这片区域中最吉祥的那个点,“生气”在这里聚集。“点穴”就是在综合考虑了“龙”、“砂”、“水”的状况之后,准确地找到山环水抱的这片区域中最吉祥的点。只有选中了这个最佳位置,占有这个吉位,人们就能得到官禄福寿。“穴”被点中之后,将成为阳宅和坟墓的基址。
中国风水学认为,“穴不虚立,必有所倚”,“以龙证穴”,“以砂证穴”,“以水证穴”,“因形证穴”,“权其天工,依其环护”,“务权其自然之势,期无违于环护之妙而之耳”。
风水学形势法认为“有龙必有穴”,然而在山中选穴实非易事,正如古书所说:“三年寻龙,十年点穴。”
古代帝王的陵地选定后便是点穴,也就是确定“金井”位置,“金井”是古代为察验地下土质情况而进行挖掘的探井。堪舆家蔡牧堂说:“定穴必以浅深为准的,当浅而深,则气从上过;当深而浅,则气从下过。”这是说应找出利于保护棺椁的土层。实际上,风水家点穴时,都要进行勘探以判明土质真实情况,如不合适,则要前后左右移位,即“吞吐浮沉左右乘气”,否则,弃之不用。
正因为如此,帝王们生前对陵墓“金井”格外重视。例如,慈禧太后曾亲自到菩陀峪看视金井,并把她手腕上的珍宝“十八颗珍珠手串”摘下来,投入金井,作为镇墓之宝,以示息壤。慈禧还屡派亲信大臣自内廷前往地宫,在金井中安放了数量惊人的金玉宝器,成了货真价实的金井。点穴后,从金井挖出一些土,用来检查穴处土质,然后在金井上覆盖以斛形的木箱,以后就永远不让这个穴再见日月星三光。在穴前方一定距离内树立志桩,穴和志桩均严加保护,直至钦定陵墓工程动工。在皇帝的大葬秘典中记录棺椁安放前,要由王宫大臣将陵寝兴工动土时初掘的“金井吉土”捧入地宫,置于金井中,然后,再将棺椁安放在金井上面。有关部门在发掘整理清西陵崇陵地宫时,曾在光绪皇帝梓棺下的金井中发掘出有大葬时用黄绫布包着置于金井的黄土约半斤。
从明清两代帝王陵寝发掘资料来看,在陵寝地宫的核心,棺床正中有一下圆形通地脉的深孔,这就是颇具神秘色彩的“金井”。《汉唐地理书庙钞》说:
古代有金人以杖撞地而成井,深不可测。金者,宝贵也,故有之称。流行于民间关于“金井”的传说众说纷纭,神秘色彩更加浓重。按风水术讲,金井为风水之穴,便于乘阴阳之气。
在寻找“穴”的过程中,还有一种辅助性的方法——相土石,也就是要借助察看土质的好坏来判断该地点生气的旺衰。如何检测穴土吉凶?中国风水先师们总结出“闻土辨气法”,这种方法采用的土壤,不是坟墓地表上的泥土而是深入地下数米深的“开井”之土。
《地理大全》记录了“闻土辨气法”:
山皮之土,曾经日曝雨淋,其味不可辨;只开井之土可辨之,若其味自然袭人,如有一股清香,入人五脏与人调和,如芝兰参岑,扑鼻可爱者,“贵穴”也。
除了上述之法外,其他方法还有:
①度量法。在选定的建筑基址中心,挖一个小坑,将挖出来的土捣细过筛,再将细土填入坑内,不要压实,与地面水平即可,过一夜,次日晨去观察,松土拱起,则地气旺,土吉;如果松土下沉,则说明地气衰,不宜用。《相宅经纂》记录:“于基址中掘地,用围阔一尺二寸,深亦如之,后将原土筛细,复还原坑内,以平满为度,不可按实。过一夜,次早起看,若气旺,则土拱起;气衰,则凹而凶。”
②重量法,即称量单位体积土的重量。从建筑基址中取一些土样,体积一立方寸,称之,重九两以上为吉地;五七两为中吉;三四两为凶地。或用斗量捣细的土,一斗重十斤以上为上吉,八九斤为中等地,六七斤为下等地(案:这里的“尺”、“寸”、“两”、“斤”都是古人用的度量单位,与今天的概念不同)。
单位质量越高的土壤,则表示该地风水越好。此法十分简单,便于判定“目标地”土质的吉凶。
7.定向
向即方向、朝向,一般指与建筑基址垂直相对的方向。在风水中,建筑基础的选定及布局,方向是一个重要参数。取向中地形因素,应“倚山面水”,“山南水北”、“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方向分为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位,分别用八卦命名这八个方位为:震方、巽方、离方、坤方、兑方、乾方、坎方、艮方。后来人们又把这“八方”进一步划分为“二十四山”、“七十二龙”。现在风水师就是用罗盘定“二十四山”、“七十二龙”方向的。
据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磁针的指向特性,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一种叫做“司南”的测向工具。司南作为一种测量方向的工具,到了汉朝,应用就更加普及,东汉初年王充在《论衡·是应篇》中更详细地说道:
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
杓是以磁石仿北斗星而磨制成的匙状磁体,柢是匙柄,类似“磁针”的功能,地是占卜的地盘,地盘上已刻好二十八星宿与二十四山,只要在地盘放上磁杓让其指二十四山的“午”(南)山(向),二者“天地定位”,就可依“司南”所示快速看出各方位。据王振铎先生考证,复原的司南,地盘已有八卦、天干地支和二十八星宿的内容。这里已有后世罗盘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指极磁体与方位盘,可见司南是一种具有占卜性质的磁性指南仪器,也可以说司南是风水罗盘的早期形式(如下图)。
汉代的“司南”(据张茗阳)司南复原模型(据王振铎)
到了汉朝,风水实践中的测量工具,已经研究出类似现代罗盘的“六壬式盘”。例如:考古工作者在夏侯墓和王盱墓发现了汉代“六壬式盘”。
1977年7月,在安徽阜阳出土的汉初汝阴侯夏侯墓,发现失传已久的“太乙九宫占盘”与“六壬式盘”,尤其是六壬式盘,据公元713年《唐六典》记载,它的用途在于“决万民之犹豫”,也就是说,在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中,百姓遇到难以抉择之事时,就可用此盘配合时辰,以类似占卜、问卦的方式,来进行决策。这些待决断事项,古书记载有九项:
一曰娶,二曰生产,三曰历法,四曰屋宇,五曰禄命,六曰拜官,七曰祭祠,八曰发病,九曰殡葬。
在上面九项中,我们在这里重点关注第四项“四曰屋宇”,因为从这项记录中,可以清楚看出汉朝早已使用六壬式盘来进行风水活动。
六壬式盘分成上下二盘交互重叠,上为天盘、下为地盘,地盘为方形底盘,由硬质枣木做成;而天盘为圆形木盘,一般以枫树木制成,二盘上下重叠,象征“天圆地方”之意。六壬式盘见下图。盘内除刻有“二十八星宿”外,还排列表示方位的“二十四山”,并画上“北斗七星图”,乍看之下,很像今日风水师使用的罗盘,上面只少磁针及罗盘上的“人盘”(罗盘具有天、地、人三盘)。
汉代六壬占盘(据王振铎)安徽汝阴侯墓西汉初期六壬式盘王盱墓内汉代六壬式盘复原图
早期的建筑物朝向多与自然因素有关,如采光、背风、排水等。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取向”、“定向”的过程逐渐复杂起来,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取向体系,引入了由八天干、十二地支、四维卦组成的“二十四山”和“七十二龙”综合起来定建筑物的山向。“二十四山”是综合天干方位、地支方位和八卦方位的全方位坐标系,是在地支十二方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风水罗盘的方位坐标系。风水罗盘定向所称的“山”、“龙”、“卦”、“宫”、“干”、“支”等都表示“方位”的意思。八卦配二十四山,在风水学中称为“一卦管三山”,如下图。
一卦管三山
根据五行学来讲,建筑方向也具有五行特性,以其与人首龙的龙位、水口位、人的先天五行生克原则判定取向吉凶。8.看煞和化煞
“煞”是指各种不利的东西和不利形状、看煞就是观看宅地周围的各种不利的东西和造型。通常说的“煞”主要有如下一些类型:
(1)反光煞
反光煞与阳光有关,如果房屋在海边附近,海水便是反光煞,因为阳光投到水面被折射,海水随波浪起伏而金光闪闪,照射到住宅内,会令人头昏眼花,精神不集中。另一种反光煞在市中心或商业中心附近,那些商业大厦的外墙通常会有很多面镜子。这些玻璃幕墙(镜子)受光照射后会反射到自己所在的大厦,这时大厦便犯了反光煞。反光煞容易使人发生血光之灾或碰撞之伤。
反光煞的化解之法:在窗上贴透明的磨砂胶纸,便能化解反光煞,如果反光煞强者再把大明咒葫芦放在窗边即可。
(2)镰刀煞
一般人认为这是由天桥形成的,因为有时它的形状如同镰刀一样。但镰刀煞并不一定来自天桥,还有另一种是平地的镰刀煞,它的形成是由小山丘和马路结合而成的,即是由拱起的马路和平地所造成的。
镰刀煞的化解之法:用玄空风水法能化解镰刀煞的凶性。
(3)孤峰煞
所谓“一楼独高人孤傲”,是指一座楼宇的前、后、左、右都没有靠山或大厦,如果只有矮小的建筑也是孤峰独耸。这类建筑在商业地带很常见。
孤峰煞的化解之法:安放木葫芦或铜葫芦便可令居住者上下一心,其乐融融。
(4)天斩煞
如从本身居所外望,可见前方有两座大厦靠得很近,只晒两座大厦中间形成一道相当狭窄的空隙,猛地看过去就好像大厦被从天而降的利斧一分为二似的,这就是天斩煞。主有疾病。
天斩煞的化解之法:摆放大铜钱和五帝古钱。如果情况严重,可以用麒麟一对正对着煞气冲来的一方以挡煞。
(5)天桥煞
一条自上而下的天桥常有弯斜的去势,天桥为虚水,斜去而水走,是泄现象。天桥环抱为吉,反弓为凶。但不论它环抱还是反弓都不是天桥煞。所谓“天桥煞”是指,在高的地方一直向下斜落没有转弯的地方。楼房犯了天桥煞,住者财运差。
天桥煞的化解之法:在房内见到天桥的方位,摆放太极八卦镜。煞气大的化解起来难度也就相对比较大。
(6)冲煞
现今的楼宇经常建至数十层之高,从风水的观点来看,居住的层数在五楼以下,比较容易犯上冲煞,因为居所多会被灯柱、电线杆或树木所挡,易犯冲煞,房宇犯此煞者,家人容易染病。
冲煞的化解之法:用冲卦镜或泰山石敢当去化解。如果受煞方位恰逢流年凶星来临,则要按此星特性,再采用其他化煞用品,如珠帘、屏风等。
(7)孤阳煞
孤阳不是指孤单的男人,而是纯阳的现象。孤阳煞是由住所附近具有火性的建筑或设施造成的。犯孤阳煞的后果是主人脾气暴躁,家中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孤阳煞的化解之法:将已开光的葫芦挂于受煞方的墙上即可。
(8)独阴煞
孤阳不长,独阴不生。大厦前面有公厕或垃圾站点便是犯了独阴煞。五楼以下的住户比较容易犯此煞。垃圾站越靠近自己的住所,凶煞性越重,远者受害减轻。如果犯上独阴煞,要小心家人的身体健康及因病破财。
独阴煞的化解之法:在家中安置古钱便可化解其凶气。
(9)声煞
嘈杂的吵闹声或是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及汽车鸣笛、工地施工等刺耳的声音,都是声煞。声煞令人烦躁不安,精神涣散,长此以往,影响健康。
声煞的化解之法:声煞是一种不易化解的煞,装修时尽量选择隔声材料,或选用较厚及隔声效能较佳的玻璃。情况严重时,可用双层玻璃。
(10)路煞
道路直冲住房或宅院,统称为路煞(也称为箭煞),一般认为路煞为凶。
路煞冲宅一直是风水学中常见的凶煞之一,这种凶煞不但风水学专家非常重视,就连普通老百姓也知道路冲住宅,凶多吉少。如何预防和控制凶灾的发生,一直是风水工作者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总之,看风水煞,第一要判断准确,第二化煞方法要正确。
上一章 下一章